襄王隨口道:“現在是三月,也就是甲寅月,第一行的‘庚子日’不就是今天嗎?
下面的荒雞正,日旦三。
荒雞指的是雞鳴,也就是丑時。
荒雞正,指的就是丑時正。
日旦指的則是晝夜交替,也就是寅時。三應該就是三刻。
所以日旦三,指的就是寅時三刻。
換句話來說,這九個字的意思不就是,今晚丑時正刻到寅時三刻,就是交易的時間嗎?”
蕭令月聽著他信口拈來的解釋,一時陷入了沉默:“”
她總算明白自己為什麼看不懂這封信了。
因為計算時間的方式不一樣。
古代把一天劃分成十二個時辰,按照子醜寅卯排列,一個時辰等於現代的兩個小時。
每一個時辰又有許多別稱,比如荒雞、日旦、夕食等等。
這對古人來說是十分熟悉的名詞。
一聽就懂。
蕭令月卻習慣用現代的二十四小時來計算時間,雖然也知道子醜寅卯,卻不常用,更何況信紙上寫的還是時辰的別稱,對她來說就更生僻了。
日期更是如此。
什麼乙亥、庚子,這些名詞對蕭令月來說,都是不常用的。
她一時半會壓根聯想不起來。
襄王不一樣,他和仲榮貴一樣,是土生土長的古人。
平時計算時間用的就是子醜寅卯,因此一看信紙上的九個字,立刻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