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玄幻魔法>影視夢魘系統> 第一百二十六章 宴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六章 宴會

完顏康雖然面上什麼也沒說,但心裡還是忍不住吐槽:“刺史什麼時候還能繼承了?你讓皇帝的臉往哪擱啊?”

看著一臉淡然的完顏康,陶商眼現訝異之色。

“《三國演義》我是通讀的,確確實實沒出現過完顏康這個人才,《三國》系列遊戲我也玩了不少,難道……是了……三國演義講的是黃巾起義之後的事,也許歷史上他死在了黃巾之亂中,才沒有出場。”想到這陶商對完顏康更是熱情“這可是隱藏人才啊!不知道智力有多少,待我考考他。”

陶商之所以會來拜見完顏康,完顏康得罪了幾乎整個徐州官場的舉動是最重要的原因,現在是183年,離歷史上陶謙三讓徐州還有10年,且不說讓他壓抑著做個乖寶寶討陶謙歡心等陶謙過世順利繼位他忍不了那麼長時間,就是前世自己就沒什麼知識細菌,更沒背過幾篇古詩詞,也很難討陶謙歡心,不如以自己的方式等待。

一個人的智商從來跟讀的書多書少沒有關係,雖然陶商書讀的不多,但智商著實不低,他從完顏康營造的“孤狼”形象上推斷出完顏康是個可以爭取的人才,即便不能爭取也不會再陶謙面前亂說,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畢竟非議主公家事是每個為人臣者的大忌。

“先生可知這天下大勢?”

看著一臉智珠在握的陶商,完顏康有些不大明白他問此話的用意,答道:“臣不知!”

完顏康的回答讓他有些失望,“還以為碰到了英年早逝的大牛,不想只是在馴馬上頗有心得。”想到這他有些意興闌珊,也不在多言,道:“靖寧是馴馬大師,談天下大勢卻是有些驢唇不對馬嘴,今日已經叨擾多時,在下先行告退了。”

“恭送大公子!”

看著全無半點異樣的完顏康,陶商終於放棄了心裡最後一點僥倖“自己最後言語間已經頗有些嘲諷,他竟然一點傲氣都沒有的預設,是個大牛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術業有專攻,這等馬政人才卻是不能放過,他言及的騎兵訓練之法若是練成絕對是天下有數的騎兵!”想到這他的心情又開朗起來。

轉眼已是大年初一,對封印研究數月卻毫無所獲的完顏康有些煩悶,坐在庭院裡拿著樹枝對地上的細沙塗塗畫畫。

“主公!”

完顏康回過神來“尚德,你不是和定賢、李彤去廟裡上香去了麼,怎麼又回來了?”

“剛才在路上恰巧碰到了李執事,李執事說每年大年初一正午要在陶府舉行大宴,本來早該通知主公的,但陶刺史最近公事繁忙忘卻了。”

“知道了,你去吧!”

片刻後“還有事?”

“岳父讓我陪主公一同前往。”

完顏康一愣也沒有拒絕,自己一個人去也沒個人充充門面卻是有失體面。

當完顏康來到陶府宴席之地時,他愣住了,本以為是熱鬧無比的群臣宴竟有些冷清,一同赴宴是三個熟悉的陌生人。

說是熟悉是在校場有過一面之緣。

“靖寧不必多慮,正午的宴席只請了我們4個,為的是商談徐州的機要大事,晚間的大宴才是群臣相聚之時。”開口說話的是雍容大方,敦厚文雅的中年文士。

聽其言語,觀其相貌舉止,完顏康頓生好感“多謝大兄相告……”隨即面露猶豫踟躕之色。

“卻是愚兄冒失了,在下糜竺,字字仲,愧為簿曹從事,這位是陳珪,字漢瑜,為治中從事,這位是曹豹字靈捷,為兵曹從事。”

謙謙君子,忠誠無二,無怪乎劉備在他生前待之比諸葛亮更厚。

“見過各位大兄!”

雖然心裡對完顏康之前拒絕自己的拜帖或請帖有所不滿,但面上都和和氣氣,好似過去之事只是錯覺“靖寧多禮了,快入座,主公想必也快來了。”

入席後,陳珪和糜竺跟先是跟完顏康聊了幾句平常話,然後就交流起等下跟陶謙彙報的內容與對新年的想法,完全沒有跟曹豹交流的想法跟意願。曹豹也是如此,一個人面沉如水的在一旁閉目養神。

完顏康愣神後隨即恍然,君有君道,臣有臣道。陶謙想玩平衡,他們也樂得如此,畢竟世家大族間很少有解不開的血海深仇,無非是利益劃分多少的區別,這樣對大家都好。

菜色齊備之際,陶謙才姍姍來遲“讓諸公久等了,既然菜色齊備,那就先行用膳吧,政治之後再提。”

“是!”

酒足飯飽後,曹豹忍不住第一問了起來“主公剛才因何事耽擱了?”

曹豹之所以在眾人吃的差不多的時候第一個發問也是與他一直樹立的形象有關,一個直率,簡單的莽夫形象。但能在人情社會混到高位的人又有哪一個是簡單的呢?就連被評價為“冢中枯骨”的袁術在初期也是一時俊傑,只是袁家嫡長子的身份既成就了他也害了他,讓他在與袁紹的競爭中備受劣勢。實在是袁家的聲名太大了,袁家嫡長子的身份又過重,十八路諸侯哪個不是人精,自然不會讓袁術坐盟主,抬地位較低的袁紹出來,讓袁家分裂符合多數人的利益。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不外如是!

“朝中之事不是為人臣者能非議的,但如今天災更甚,朝中又無什麼政策,我是憂心徐州的一方百姓。”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精英教育相對而言是很成功的,文人注重名聲和風骨,雖然沒有科舉制這樣相對公平公正的官員選拔制度,但選出的官員其實是不比科舉制選出來的差的。但隨著異族入侵,科舉制興盛,那種寧折不彎的文人風骨卻是變得稀罕起來。完顏康剛明事理的時候,就連一國丞相都是投降派這種事情都發生了。

論及原因,想必跟釋迦摩尼享受了人間界一切能享受的物質,看透了生活的無趣立地成佛一樣。這些世家子弟享受夠了,當官後不缺錢不缺美女自然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有著憂國憂民的報復就不足為奇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