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闖關東,我成了朱傳文> 第一百零九章巴爾幹端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九章巴爾幹端倪 (1 / 3)

具體怎麼改變態勢,尼古拉二世還在琢磨,但是這卻不妨礙他朝著手下問詢。

“伊茲沃利斯基,這次讓你重新擔任外交大臣,日本的事情辦的我還算滿意……”

“陛下滿意就好!”伊茲沃利斯基這才擦了擦額頭的汗,心裡也是逐漸踏實了下來。

“但是……”

尼古拉二世的話,一下子又讓伊茲沃利斯基的心提到嗓子眼。

“說說目前巴爾幹半島的事情吧,這也是你捅的簍子。”尼古拉二世故作輕鬆的說道。

巴爾幹半島,現在算是沙俄西部的重點了,主要其實牽扯著兩個問題,一是土耳其海峽的出海口,二就是沙俄搞出來,又沒搞成的泛斯拉夫民族主義圈子。

“陛下,目前我覺得,還是以溫和的態度處理巴爾幹半島局勢比較好,帝國太需要土耳其海峽的便利了,現在也算是維持著穩定的局勢。”伊茲沃利斯基自顧自說著,但是沒發現尼古拉二世眼神中一閃而逝的不喜,但是也沒打斷溫和派的發言,直至說完。

“你的意思維持現狀?”

沙俄帝國在此時與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奧斯曼帝國都接壤。

日俄戰爭失利之後,尼古拉二世果斷的收縮兵力,雙頭鷹雖然東西相顧,但是沙俄帝國在此時卻沒能力東西相顧了。重西而放東,是現在沙俄帝國的重點策略。

“是的陛下,土耳其海峽第帝國出口咽喉的要地,現在這個局面,帝國的黑海艦隊說暢行無阻可能有點困難。但是我依舊在努力,爭取說服英國、法國。”伊茲沃利斯基的話好似保證。

爭取說服?尼古拉二世的眼皮抬了抬,剛才的不滿繼續加重。現在實際控制土耳其海峽的,是被他認為是個二流國家的奧斯曼帝國,但就是這個二流國家,抱著英國人、法國人的大腿,遏制著帝國的海軍影響力。

如果這個二流國家腦子一抽,封鎖住土耳其海峽這個黑海最為方便的出海口,失去了黑海艦隊影響力的沙俄,在他心中哪裡還稱得上是帝國呢?被欺負的帝國?

“多久?”

“陛下,這可能還需要時間……”

“看來,你捅的簍子你還是收不了尾啊!”尼古拉二世的話有些意味深長。

伊茲沃利斯基不免再次深深吸了一口涼氣,這是這位沙俄帝國的皇帝陛下第二次提“簍子”這個詞兒。對於自己犯下的錯誤,他已經得到了懲罰,再說了這是幾年前皇帝決定的事情。

沙俄目前的官員分為保守派和宮廷派,作為外交大臣,只對皇帝本人負責,明明是妥妥的宮廷派選手。

但這樣的選手,明顯是按照沙俄皇帝本人的議員在更換。說伊茲沃利斯基再次擔任沙俄的外交大臣的意思,便是他從1906年接任之後,中間還當了段兒時間的駐法國大使,算是為他捅下的簍子贖罪。

事情發生在1908年,伊茲沃利斯基弄了一次密室外交。說實在的,這次,其實是奧匈帝國擺了沙俄帝國一道。

因為當時的確是個機會,一個確立沙俄帝國在土耳其海峽權利的機會:1908年,實際控制土耳其海峽的奧斯曼帝國出現了變故,帝國元首阿卜杜勒哈米德蘇丹剛被國內推翻,屬於一個奧斯曼帝國發不上力的階段。

沙俄帝國瞅準機會,加速了與奧匈帝國的洽談。

三家圍繞著黑海、地中海、巴爾幹半島其實頗有些中國歷史上三國的味道,巴爾幹半島好比荊州,土耳其海峽恰似赤壁。

這場暗地裡陰戳戳進行的歐洲版“赤壁之戰”最後誰受益最大呢。

魏國代表沙俄帝國出力最大,損失最大。

蜀國代表奧匈帝國四兩撥千斤,先下一城。

而吳國代表奧斯曼帝國,就是喊著老鐵666,永久的失去了“荊州”,也就是巴爾幹半島西進的機會。

這場暗地裡的戰鬥發生在1908年9月16日,伊茲沃利斯基與奧匈帝國的外交大臣艾倫塔爾進行了一場會晤。

目的呢,是為了讓沙俄帝國獲取在土耳其海峽的通行問題上的特權地位,沙俄外交大臣伊茲沃利斯在密室洽談中承:諾支援奧匈帝國將其監管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地區納入版圖,此時的在巴爾幹半島的波黑地區,實際上已經被奧匈帝國實際控制。

就缺乏個國際認同。

奧匈帝國傑出的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正在國內呼籲將奧匈帝國由奧地利、匈牙利組成的二元帝國擴充套件為由奧地利、匈牙利與南斯拉夫組成的三元帝國。

伊茲沃利斯基其實也不傻,為什麼用密室外交,其實目的就是為了緩解國內的泛斯拉夫主義者的情緒。泛斯拉夫主義,是沙俄弄出來持續西進,攻城略地的指導思想,其實也可以說是之後紅色帝國為什麼在一時間有著各個國家加盟的重要因素。

可以說這一為了經濟,犧牲指導思想的作為,是在出賣這沙俄帝國國內一些人的利益,但是為了土耳其海峽,沙俄拼了!

但這原本只是提議,往後還有伊茲沃利斯基尋求英、法、德的支援,來完成他偉大的外交妥協的後續動作。

不過剛剛結束會談的伊茲沃利斯基才到法國開始行動,奧斯曼帝國背後的英國人已然知道了這件事情:三天內奧匈帝國會吞併波黑。是英國人得到的訊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