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說,這個時候,如果不用聯姻的方法穩固住滿洲八旗、蒙八旗與漢八旗,旗與旗之間如果鬧得開打的話,那還得了?
這下你就明白了,你一個小宮女生的兒子,就想把個皇位奪了過去,那其他這個旗主、那個王爺的女兒,還不得蘸一口醋把你給生吞了?
這位皇長子,因此也就註定了一生下來就不會受到歡迎。趕你出皇宮,算是客氣的,真要踩死你,你也沒處去喊冤。
如今,當年那個突然之消逝的皇長子,他回來了。
這位皇長子,是什麼時候悄無聲息地回到紫禁城的,沒有人知道。甚至到現在,南書房裡那麼在皇帝身邊當值的,也沒有多少人知道牛鈕其實是皇室後裔的身份。直到他被封為和理親王,人們才恍然大悟似的。
是不是?你要不是皇室的人,怎麼可能會得到王爺的封號呢?
人們是猜測出來了,一定是與若干年前突然消逝的那一對母子有關。
再進一步地推測、想象,仔細回憶,仔細排查,天啦,差不多哩!
只能張張嘴,瞪大眼睛,卻不能說出話來。最多,在紙上悄悄地寫一個字,長,或者兩個字:長子。其他就不敢多說一句話了。剛剛忍不住想說什麼,不是自己伸出手遮住自己的嘴,就是旁邊立即有人幫助你遮住這個沒有遮攔的嘴。有些事,看破不能說破。你說了,可能就會搭進去小命了。
好在這位和理親王,甘願紆尊降貴,充任康熙南書房行走,願意做康熙皇帝的左膀右臂。
這倒也不奇怪,人們在想,一定是這幾十年的平民生活,把這位王爺的所有稜角與慾望全都磨淨了。
是不是這樣,牛鈕也沒有跟任何人說。他們一家,只安安靜靜地住在屬於他的和理親王的王府裡,隔壁就是世襲罔替的克勤郡王府。
康熙爺對這位幾十年從未謀面的親哥哥是信賴有加,全心託付。
康熙何嘗不知,他的親哥哥,對自己是不是皇族子嗣的身份早已當作浮雲了。何況,這個時候的牛鈕,已經是一個六十五歲的人了。人世滄桑,該經歷的,都差不多已經全部經歷過了,還有什麼不能看破,還有什麼不能看淡的呢?
康熙倒真的是一位好弟弟啊!自從尋得了這位皇兄,把他接回宮裡,不只是好吃好喝侍候著,而且,還瞞著這位皇兄,把皇兄這四十五年的流浪蹤跡細細地排查了一番,事後,凡是當年相幫過這位苦難皇兄的人,康熙一一加以表彰、賞賜。而在這其中給予皇兄母子二人非難的人,康熙也一併加以賞賜,並不加以追究。並且說,一切都是成全。兄長得有今日,都是因果。
這話說起來雖是由衷之言,但也是一種不得已的苦衷。是誰讓皇兄母親子落難的,人們用腳趾頭想都能想得明白。
當年,福臨皇帝要不是與母親對抗,又怎麼會有這一段愛情?想來,福臨是在筆什赫氏那裡得到了皇室之中難得的溫馨與關懷。一個毫無目的的宮女,一無私心地給了一個皇帝以無盡之愛,這不管是在哪個朝代,都是讓人感動的。人們也肯定更能想象,這個筆什赫什,也一定曾面對過孝莊那個不可一世的女的雷霆之怒。然而,她卻以一個嬌弱之軀扛住了所有的憤怒,為福臨贏得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愛情空間。康熙這個千古一帝,又且活到這把年紀,什麼不能看透呢?
可憐的筆什赫氏,當年被逼出宮外,帶著孩子,一路乞討,一路流浪,最後實在走不到了,在懷慶府一個叫武家坡的地方落腳。一個得了青光眼的大娘收留了他們。
說起來可憐,那一天,乞討到這位患有眼疾的武大娘家門口,武大娘也拿不出一點東西來給這孃兒倆填肚子的,便把家裡唯一一隻生蛋的老母雞給殺了。
武大娘好人啊!一聽這個討飯的女人帶著孩子,孩子才兩三個月的樣子,說是無論如何,得先把你這個做媽媽的奶水給坐足了,不然,孩子就保不住了。
武大娘有一個半傻的兒子,叫武有福,那一天,從外面回來,看見家裡熱氣騰騰的,香氣滿屋,便喜孜孜地跟媽媽說:“媽,是不是家裡來了尊貴的客人?”
做孃的高興極了,說:“是的,是的!我們家啊,從此添兩口人了。兒啊,你真是有福氣啊,你爹讓你叫武有福真沒有叫錯,從此,你就叫這個女人阿姐,這孩子,就是你的大侄子。你要好生待他們。聽到沒有!”
傻兒子說:“聽到了!”
武大娘說:“娘要你發誓,任何時候,都不準欺負她們母子!你得立誓!”
武大娘的還沒有把話說完,筆什赫氏這個做過皇帝情人的女人,突然跪在武大娘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