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撒葡萄園島(馬薩諸塞)
新奧爾良(路易斯安那)
莫比爾(亞拉巴馬
伯明翰(亞拉巴馬)
古巴哈瓦那和莫阿附近(西印度)
格瑞那達島(西印度)
巴哈馬群島(西印度)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西印度)
瓦爾帕萊索(智利中部)
安託法加斯塔(智利北部)
要達到此目標,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需要投入至少兩倍於歷史上“送嫁艦隊”規模的船隊,才能進行一系列征服。
因此,原本那一支將要派往佛蘭德的卡斯蒂利亞艦隊,此時被一支同等規模,集結在加的斯港口的龐大船隊所替代。110艘船,約一萬人,他們的目標將是數千公里之外的美洲大陸。
如此大規模的艦隊竟然要跨越風高浪急的大西洋到達西部蠻荒大陸,在當時,任何其他人粗看之下,可能都會覺得斐迪南是瘋得不能再瘋了。但是斐迪南認為此事並不是做不到。
在1496年,從未有西方國家組織過這樣大規模的航海行動,但是,在東方,鄭和艦隊達成了這樣的大規模遠航——雖然循著阿拉伯人已開闢的航道難度小於大洋航線,但是跨越大西洋的航線西班牙也已經跑過數次了,也能遵循比較合理和安全的路線。
而在西方,歷史上的1493年,這可能也就是查理五世之前西班牙人對美洲大陸熱情最為高漲的一年——在無數美妙的傳說和迷夢之中,包含不少上層和貴族子弟的,17艘船、1500人的艦隊在哥倫布率領下出發,成功沿洋流抵達了美洲,這次規模相當於六分之一送嫁艦隊的艦隊在行家裡手哥倫布的指揮下成功軟著陸,而且航程還減少了17天——因為季風和洋流的推動。
這是一次不錯的預演。而1493年斐迪南是親自領導了美洲遠征,並且把艦隊規模擴大為歷史同期兩倍,達3000多人,這支艦隊在新大陸南征北戰,操作得不錯,沒有遇到重大損失。
而到了五六十年後,航行在大西洋上的規模宏大、也有不錯戰鬥力——打跑海盜足夠——的西班牙大帆船護航的運寶船隊,隨便兩三支、三四支湊一起,艦隻就可以破百,人數就可以破萬。
而製造16世紀下半葉新型蓋倫船的技術,阿拉貢的船廠經過斐迪南四年的圖紙教育和大批引進英格蘭、佛蘭德、義大利乃至北歐的航海人才之後,已經能夠吃得有模有樣。
也就是說,1496年在斐迪南支援下的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組織萬人大艦隊遠航美洲,在技術上、實踐上都不存在無法克服或者很難解決的障礙,思想上也沒有太大壓力和顧慮——反正斐迪南和哥倫布都是喜歡玩票大的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