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在荷蘭他與共和派可是明爭暗鬥了很長時間了。
於是威廉向英國國會施加壓力,要求國會宣佈他和瑪麗同為國王。
“同為國王”,也就是威廉三世和瑪麗都是英國的國王,威廉並不是因為和瑪麗的夫妻關係才成為國王的。他的地位和權力並不需要依附,在瑪麗去世之後,他依然是成色毫不變化的英國國王。
而且,威廉進一步提出兩點要求:
①威廉的王權高於瑪麗的王權,不經過威廉的首肯或同意、追認,瑪麗的決定不能生效,威廉的決定權大於瑪麗。
②在兩個共治國王都去世之前,不發生王位繼承。也就是說,瑪麗去世之後,就是由威廉獨自統治英國,而瑪麗的妹妹安妮女王要在威廉去世之後才能繼承王位。
國會一開始不同意,威廉於是威脅:既然你們不同意我當名副其實的國王,本人也不願意做傀儡,乾脆不陪你們玩了,我率軍返回荷蘭吧!就憑你們國內目前的狀況和軍事力量,如果詹姆士二世和路易十四打過來了,你們自求多福吧!現在愛爾蘭和蘇格蘭還在滋瓷詹姆士二世呢!
英國國會害怕了。
這個時候,對於威廉有些欺負人的條件,瑪麗居然沒有表示反對。
不僅沒有反對,她竟然表示強烈滋瓷威廉的條件。稱如果威廉不當國王,她也不當女王了。
咳咳,這怎麼說呢?……
參考一下威廉和瑪麗的婚姻經歷——
政治聯姻,丈夫對妻子沒感情,包養情人,妻子忠誠痴情不改,妻子死後丈夫後悔了,認為妻子才是最好的女人……
威廉果然是SM虐戀大師啊!
於是,威廉成功攫取了英國的王位,成為真正的英國國王,作為交換,他也接受了《權利法案》,畢竟他還有荷蘭這個基地和兵營,國王未經國會同意不得維持常備軍?呵呵,我還有荷蘭軍隊呢,難道英國國會能看著荷蘭軍力超過英國?看著路易十四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作威作福?威廉不肯維持軍隊,國會還著急呢……
所以,《權利法案》透過,英國國會也是付出了代價的,國王壓根不是傀儡。
虐戀大師威廉三世,給斐迪南提高了很好的可供借鑑的經驗。以後掀翻妄圖背叛天主教的異端亨利八世之後,可以施展手腕要求英國國會承認自己和瑪麗同為國王。
當然,更近期的應用物件可能是自己繼承卡斯蒂利亞王位的兒子,當然是孫子也有可能,得看大家續命的情況……當然,斐迪南不是要把SM應用到兒子或者外孫女身上來摧殘他們的心靈,他只要保證權力就好了。
斐迪南也不要求自己的王權高於卡斯蒂利亞的兒子和英格蘭的外孫女這種挺欺負人的條件,他只要求自己成為卡斯蒂利亞和英格蘭的共治國王即可。至於實際權力嘛,度長絜大、比權量力,事實上當然是斐迪南掌握更大的權力,這個也不必要明著說出來。畢竟他又沒有SM虐戀大師的特殊癖好。
要讓卡斯蒂利亞的貴族們同意這樣的條件,斐迪南還可以丟擲其他一些條件。
從經濟上說,你們卡斯蒂利亞貴族要求羊毛零關稅,自由輸出,為了王位,斐迪南可以妥協,反正現在斐迪南的重商主義政策僅限於阿拉貢王國,近代西班牙東部的工業也是相當發達的,因此他只要建設好撒丁島、科西嘉島、巴倫西亞省這三大近代化橋頭堡,進而把整個阿拉貢的工農業發展起來,就不愁西班牙會落後於歷史潮流。
有時候,為了權力與穩定,向舊勢力作必要讓妥協也是有益的。
況且,斐迪南還可以自己掏腰包,大舉吃進牧主公會(即麥斯塔養主團,以後稱為牧主公會比較合適)的羊毛和牲畜啊!
你們不用賣給外國人,我阿拉貢國王兼卡斯蒂利亞攝政王,義不容辭地會報價保量地收下你們大部分的羊毛!不僅是羊毛,羊肉我也是需要的!
斐迪南要羊肉做什麼呢?
作用很大——供應軍隊。
西班牙軍隊打仗吃什麼?很多時候是依靠伊比利亞半島本土的牲畜肉製品。
雖然地中海地區,以西班牙為典型的畜牧帶,羊毛出口是興旺發達,呢絨工業也與其互相促進(然而不是在西班牙),但是從肉製品來看和牛、馬的方面來看,卻是供不應求的。
地中海地區的牛往往骨瘦如柴,羊也不肥。
所以,當軍隊以羊肉為食品時,可以消滅掉成千上萬頭羊!比如說,在1577年,蒙莫朗西將軍麾下的軍隊一口氣吃掉了整個下朗格多克運來的8000頭羊!當然,比起卡斯蒂利亞的百萬畜群,供應這些羊還是不成問題的。
這些羊的平均重量,說出來可能嚇到你,每隻只有26卡斯蒂利亞斤——換算成現在的計量單位是11.96公斤。對於地中海地區的羊、養羊的人以及食用他們的人而言,這都是一件非常令人、令羊悲傷的事情。
更何況,羊肉賣不起價錢,一塊硬幣可買4斤羊肉,算下來一頭羊只值一埃居多點兒……
同樣,地中海,尤其是卡斯蒂利亞的牛,牛生也是非常悲慘的,在巴利亞多利德半年中宰殺的2302頭牛,統計結果是平均每隻只出322卡斯蒂利亞公斤牛肉——相當於148.12公斤肉。
所以,一支西班牙軍團鯨吞8000頭羊,絲毫不奇怪,也就相當於96噸肉而已。
因此,大量買羊肉,對於斐迪南來說,既滿足了供應軍隊的需要,又不會花太多錢,誰叫羊肉這麼便宜,牧主恨不得它們全是羊毛組成的毛球,那樣還能賣得更貴。
但是說到牲畜,另一種牲畜——馬的狀況,就很讓斐迪南擔憂了。
一隻牛出肉都不到150公斤,馬能有多健壯?
斐迪南知道,西班牙乃至地中海的馬,種類繁多,非常漂亮,並且是奔跑能手,跑得比香港記者還快,比如土耳其馬、那不勒斯矮馬、安達盧西亞馬、柏柏爾馬……但是,這些都是敏捷、快速的騎用馬,到了16世紀隨著北部歐洲高頭大馬、驢和騾的風行,這些敏捷、快速的馬雖然對於輕騎兵而言是好夥伴,但對於驛車、四輪馬車和普通貨車,以及炮兵——他們需要挽馬馱運和牽引大炮,牲畜的耐力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斐迪南經過了解,一個重要原因是吃不好。別說現在1496年,就是到16世紀上半葉,卡斯蒂利亞很多地方才剛出現燕麥,而更多的地方,人得和牲畜爭搶大麥的份額。至於人們為什麼不吃小麥?斐迪南的撒丁島顯然不是這個時代能達到的一般水平,普通農民並不常吃小麥,差不多是“何不食肉糜”這種型別的疑問。
另外,西班牙馬經常有大麥也吃不上的時候,只能吃短麥秸,這對馬而言實在是倒黴到姥姥家了。據說豐衣足食的法國馬一旦越過西班牙國界出口到西班牙,看到只能吃乏味的短麥秸,就會大聲嘶鳴表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