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西班牙1492> 第一百一十五章 北非攻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五章 北非攻略

不過,斐迪南的良(僥)好(幸)願(心)望(理)卻遭到了來自現實的打擊。摩洛哥人如此不識趣地進攻——而且還不自量力,讓斐迪南十分惱火,連盒日的火雞都索然無味了。

……

“唉……儘管收突尼西亞為保護國,但我原本並不想和瓦塔斯王朝為敵。然而……”斐迪南無奈地搖頭。

“……現在需要給他們一個教訓啊!”

對於西北非的處理,斐迪南是有些舉棋不定的。

對於西班牙而言,征服西北非馬格里布地區似乎是伊比利亞半島的“地理使命”,然而同時它又窺覷著義大利和美洲。

事物的發展,從量變到質變。從1492年到1510年,就歷史上的表現看,西班牙的戰略行動,在斐迪南原主的領導下,還算中規中矩,從梅利利亞到阿爾及爾,形成了許多點和線。

這時候,據點和防線的數量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達到了一個“臨界狀態”。

殖民地和佔領區,都應該能夠給本土提供原料、資金、市場,至不濟,也應該能從當地獲得供給,以戰養戰。而這需要殖民地形成一定的規模,就像耕地最好集中連片,這樣才能進行大規模的開發,並取得令人滿意的產出。

北非當地並非沒有經濟基礎,並不是無力供養西班牙的駐軍,但是西班牙在北非當時都只有彼此隔開、散佈海岸的點和線,那些據點和堡壘,與廣大的城鎮、農村的和平教居民是分隔開的,西班牙只是攻取了一個要塞、港口甚至炮臺,對周邊的廣闊腹地卻置之不理——

這腹地當然不是指那荒無人煙的阿爾及利亞南部撒哈拉沙漠那種鬼地方,而是指沿著海岸線向內陸兩百公里縱深的帶狀城鄉分佈區。北非的民眾、財富、城鎮、鄉村、牲口、牧場,都分佈其間,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北非農業社會。

就歷史上此前和以後的情況看,如果西班牙以這些重要的據點為基礎……

“……如果我們集結足夠力量,覆滅摩洛哥以東的兩個馬格里布王朝,西班牙就能在西北非沿海,沿著梅利利亞城到的黎波里,形成一條縱深帶狀的北非領地……”斐迪南看著馬格里布的海岸地圖,考慮著這種為後世史家所推崇的方法。

就西地中海的情況而言,這樣的方案當然是很優秀並且恰逢其時的想法!

如果,形成連續的“西屬北非”,就像法屬北非那樣,統治著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和的黎波里塔尼亞,那麼西班牙就是統治著一個穩定的殖民地社會,西班牙王室將取代那些曾經佔據這裡的柏柏爾人蘇丹,設官徵稅,軍隊就能如後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那樣,就地取得給養。

至於穩定性嘛,要知道,和平教最大的威脅不在於它單獨存在,而在於它與其他一些什麼東西亂七八糟地混合在一起。

以俄羅斯帝國為例,包括它的繼承者蘇聯,以及現在的前蘇聯地區。在中亞,當年迅速推進的俄羅斯人,與被征服的中亞各和平教民族,實際上是生活在“兩個世界”裡,俄羅斯人和中亞民族各自有他們廣袤而歷史悠久的居住地,從前並沒有很深的交集。和平教徒的教育仍然由他們的毛拉來進行,俄國人只是做了一些加強中央統治和增加財政收入的工作——鐵路,棉花種植,廢除奴隸制,稅收,總督。僅此而已。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彼此都沒有改變,他們實際上是生活在為語言、宗教和風俗習慣的壁壘所分隔開來的不同的世界裡。

因而,不太有人叫囂著把土著民族的宗教信仰改變,也沒有多少聖戰士去高呼安拉胡阿克巴。

而高加索地區的混合情況,就截然不同。安達盧西亞和格拉納達的情況也是如此,基督教與和平教,歐洲民族和亞非民族,激烈的碰撞充滿了血腥與仇恨。

對於伊比利亞半島和西北非而言,地理上地中海的隔開但非天塹的阻隔,和歷史文化上相對密切但也非不可分的聯絡組合起來,正好像俄羅斯與中亞的關係,歷史上的各自事件要印證了,在北非不必要有什麼激烈的宗教鬥爭與仇殺——西班牙君主治下的馬格里布,一片寧靜滄桑的土地。這種想法是有可能實現的。

當時的時機也是很關鍵的。個人的奮鬥當然離不開歷史的行程。

此前所謂“不會再有的大好時機”,不僅是指馬格里布三國的衰落,更是指奧斯曼帝國這一段短暫的軟弱時期——尤其是在海上。

當時,威尼斯的艦隊就能夠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艦隊抗衡,土耳其人遠離西北非,伊斯坦布林無法干涉也沒有興趣干涉馬格里布的事務,並且馬格里布的柏柏爾人遊牧部族對於那些小亞細亞異軍突起的突厥人並沒有太多的瞭解與仰慕。埃及隔在中間,還有羅德島、愛奧尼亞群島、賽薩洛尼基和塞普勒斯這些基督教世界在東地中海保留的頑強據點。法國人的節操還沒有徹底崩潰到與土耳其人結盟的地步,至少蘇丹的海軍帕夏不能指揮土耳其艦隊堂而皇之地訪問土倫港。

西班牙一個接一個地拔除柏柏爾人的重要城市。1509年到1510年的勝利尤其激動人心,但在輕易地打下後來再也沒有能夠奪得的阿爾及爾後,斐迪南原主的精力被義大利戰爭牽扯——然後他在戰爭進行中死去,贏來了把西班牙死死綁在神聖羅馬帝國和歐洲大陸戰爭的查理五世陛下……

同時,西班牙人認為美洲比北非更容易征服,米蘭比突尼西亞更值得守護,因此北非的征服計劃就這樣泡湯了。

沒有集中連片的殖民地,只有散落的不連續的身處於敵意包圍中的據點,這些要塞堡壘面臨著威脅,卻無法從周邊獲得補給,維持它們的存在對本土造成了巨大的負擔。

土耳其人強大起來了,他們迎接了投奔土耳其人的巴巴羅薩,出兵奪取了佩農,阿爾及爾等地接連丟失,被驅逐的摩爾人和摩里斯科人、早先的柏柏爾人漁民和海盜、義大利的背教者,還有幕後臺前的土耳其人,以及當地搖擺不定的土著酋長們,所有這些力量混合起來威脅著西班牙,結果是不僅在西北非的駐防邊界徹底潰敗失守,西地中海的海權和海運都岌岌可危,財產損失嚴重,助力了西班牙政府的破產,美洲運來的黃金白銀也不能安然無恙。

而放棄北非的那些理由都是荒謬的。就美洲和北非孰輕孰重而言,斐迪南毫無疑問比任何人都更重視美洲,但是他知道兩者並不矛盾,因為北非直到1510年西班牙都只佔據著散佈的據點,沒有組織過大規模的遠征,同期美洲的探險卻建樹極少,幾乎是停頓下來了,毫無疑問這個是斐迪南原主本身就不重視美洲的鍋,不能讓美洲或者北非來背。如果真的重視美洲,就像斐迪南現在做的那樣,到1510年時,美洲基本盤已經穩定了,打一個北非王國並不算什麼難事。

至於對義大利北部的覬覦之心,斐迪南無話可說,這隻能說是西班牙被神聖羅馬帝國綁上戰車的後果,這個鍋他也不會背。

所以,斐迪南提出了他的長期計劃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長遠目標,應是在西地中海建立北非翼側陣地——西屬馬格里布。”斐迪南對伊莎貝拉提出了這一宏大計劃。

“我也深感贊同,這既是為了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的安全,也是為了履行天主賦予的使命。”

“不過,”斐迪南話鋒一轉,“這卻不是我們現在的重點,我的重心一直是在開發新大陸上面,明年我在北非除了增兵三千人並不會有別的動作,因為我們有兩萬多人等待著要登上大西洋彼岸,那將耗費我們在比斯開灣的巴倫西亞的大部分運輸船隻和至少一半武裝商船,沒有餘力在北非採取行動。”

“也對,何況法國人還盤踞在那不勒斯。”伊莎貝拉女王也感到了西班牙實力的侷限,眉頭微蹙,當前的板鴨處在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到處都容易掉鏈子。

更積極的態度撞上了更繁重的任務。更強大的實力融合了更宏大的計劃。歷史似乎又被中和到了原來的軌道。

“所以我們還是要等到1497年嗎?”斐迪南一聲意味不明的感慨,讓女王有些不理解。

“那可不是個友好的年份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