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晚了。抱歉。
……
“讓槍炮去屠殺他們,讓法律去管束他們,讓基督去感化他們!恩威並重,剛柔並濟!”
這就是斐迪南對於印第安人和其他地區土著人民族政策的簡要概括。
不僅僅適用於被征服地的土著民族,也包括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摩爾人。
不過,與摩爾人之間的爭端,那可要更加殘酷得多,就不是能夠輕易“和解”的了——即便是基督徒強加過去的“和解”。
……
不過,還是回到聖光這種手段的運用上來。
加強對印第安人的管理和控制,要點是控制他們的活動,消滅他們的文化。
——斐迪南
我們需要改造印第安人的生活,肉體,精神和信仰。
——斐迪南
多數【自定義】印第安人還不能算完全的人;他們在吃人和殺人方面,是狗;他們在弊習和待人方式上,是豬。
——斐迪南
儘管……(有這些惡劣的行徑)……我們還是要仁慈地保障那些被征服的土著人部落和大部分俘虜的生命,因為那不僅拯救他們的生命,也讓基督徒們得以獲取足夠的農作物,以讓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都免於饑荒和死亡。
——斐迪南
“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它需要兩個方面共同的努力與合作——愷撒與基督。”
……
愷撒與基督,是西方世界長達兩千年的話題。基督徒在羅馬帝國,從默默無聞,遭受迫害,到繁榮興盛,主宰帝國。基督教迅速壯大起來,卻讓羅馬失去了普世帝國的包容。
羅馬帝國滅亡了,基督教會卻兀自壯大起來。各蠻族相繼建立國家,都先後皈依了基督教。儘管1054年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但歐洲西部還是完全籠罩在天主教的權威之下。
歐洲各君主國和羅馬教皇之間的恩怨情仇,從來就沒有停息過。
查士丁尼時代,教皇得去恭恭敬敬地拜見東羅馬帝國皇帝。當時羅馬不過是基督教五大教區之一。
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教皇的關係就糾纏不清了,皇帝需要教皇加冕,但皇帝也有權組織宗教會議,選舉和罷免教皇。
到了亨利四世,皇帝已經不得不遭受卡諾莎之辱。當然,亨利後來又報了仇, 1080年,教皇格列高利再次宣佈開除亨利四世教籍,而亨利也在同年組織經過19位主教和大主教表決的宗教會議,再次罷免教皇。1084年教皇被亨利率軍圍在羅馬七個月,雖然諾曼人的援助迫使亨利撤軍,但羅馬反被諾曼人洗劫一空,教皇也於次年病死,死前恢復除了亨利以外所有人的教籍。而亨利似乎(在當時人可能會這麼覺得)真的受了影響,被自己的兒子政變刺殺了……
這輪過後,皇帝和教皇繼續撕,然後下一位教皇又進行了反擊……阿爾卑斯山兩側,德意志人對於南邊的基督在世代表,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和感情。
阿拉貢和教皇也是糾纏不清,當年西西里晚禱事件後,安茹的查理被放逐。佩德羅三世吞併那不勒斯,但是法蘭西籍教皇馬丁四世將佩德羅開除教籍,並給阿拉貢停止聖事的處罰,廢黜他的王位,解除臣民對他的效忠宣誓。還把王位給了法王的兒子,於是阿拉貢國王的次字遵從教皇命令和法王一起對付父親……
而我大法蘭西也是搞過阿維農之囚的國家,給過教皇七十多年的屈辱記憶……
就連葡萄牙,也曾經與教皇因為劃分地球的事情起了分歧,當然僅限於分歧。不過若昂二世臨終向教皇申請由自己私生子繼承王位的特許請求在本國貴族的阻撓(以及斐迪南喜聞樂見的目光)下被拒絕了,算是也被教皇冕下坑了一把。
西班牙,當前算是和教皇關係最好的國家了。天主教雙王與亞歷山大六世教皇間有兩私三公的情誼——
兩私,乃是教皇出身西班牙和斐迪南的日常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