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這樣一來,這煮鹽可以在北美推廣,而西北非又曬出大量的海鹽,鹽反而過剩了,銷路和用途都是個問題。
這布雷頓角的漏網之魚,還是得捉住了。
確定蒙特利爾和布雷頓角島兩個據點,加拿大地區看來是沒有遺漏了。
斐迪南的目光進入美利堅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當然,日後只能稱作美利堅東北部了,因為它和英格蘭顯然不會再有關係。
之前想在這裡佔領波士頓和費城。現在看來,一門心思全撲在大陸上,效果未必好,現在這點人力就想把美利堅東北六省連成一片根本做不到。
還是得同時考慮經濟效益。畢竟,有錢好辦事,雖然錢包君現在吃得鼓鼓囊囊,但是大力向北美,尤其是大陸地區拓殖,初期還是花費不少。這筆花費是不能少的,畢竟如果你不想讓殖民地失去控制,就得采取這種戰爭一般的國家派遣屯墾兵團推進開發,而不好等待移民和商人自己建立起來,那樣忠誠度就會低。
英帝國後期大舉拓殖,國家衝鋒在前發揮領導作用,主動推進開疆拓土的工作,就算移民澳大利亞的是囚犯,那也是政府,是英王陛下把你流放過去的,而且英政府還要精打細算,提高生存率,比如說運囚犯船隻到了澳大利亞,檢查人數交錢。所以白人為主的殖民地就有了傳統的忠誠和服從。
雍正拼命幹13年,幫助大清續命百年多,天子努力幹事,帶動作用還是非常大的。
然而這一切還得花錢。
所以,計劃,要調整。
首先,西班牙畢竟是大開發,吃大套餐,大陸地區不能拋棄,肯定要上去一個地方。
這個地方,斐迪南保留了波士頓,這個馬薩諸塞最早的殖民地和其首府、天然良港。交通便利,防禦穩固,食物和補給有保障。這個得有。
至於特拉華河谷的費城,只能暫時pass掉。
然後在馬薩諸塞繼續搞事情,看看海上,是個捕鯨的好地方。
外海島嶼有兩個著名的捕鯨基地。
南塔克特島,和馬撒葡萄園島。
斐迪南考慮了一下,後者面積更大,土地肥沃,有天然生長的葡萄資源,外有捕鯨行業,氣候更溫和更宜居,後世長盛不衰。而且就開拓初期的便利看,島上的印第安人是非常好忽悠的那種,手把手教殖民者捕鯨的方法,對於初期立足能提供很多經驗、人力的幫助。
所以,選定鱈魚岬以南的馬薩諸塞島嶼——馬撒葡萄園島,作為捕鯨基地,給馬薩諸塞殖民地創收,補貼一下波士頓(不過也許不需要,畢竟波士頓陸上有山林和可耕地,海上有漁業和航運)。
這樣,美利堅東北部還是增加兩個據點,但從波士頓、費城改為波士頓和馬撒葡萄園島,都在馬薩諸塞殖民地的範圍之內。
這裡也搞定。
再往南,美利堅大西洋海岸南段的薩凡納,當時沒有考慮清楚,薩凡納的港口優勢這時並沒有多少用處,而薩凡納雖然能發展棉花種植,但分出人力在此開拓,遠不如墨西哥灣的專注經營好。
所以,薩凡納,pass掉。
美利堅東海岸甄別完成,進入墨西哥灣。
增補以後,斐迪南確定密西西比河河口的新奧爾良,以及亞拉巴馬地區的莫比爾、伯明翰。它們都處於內河水系和海灣的融匯之處,都可能利用水運,是一大交通優勢。
新奧爾良所處的路易斯安那州——僅墨西哥灣沿岸的那一小塊路易斯安那州,遠不是路易斯安那領地(這領地包括15個州)——就佔全美40%的甘蔗產量!還有褐煤儲量3億多噸,又是重要糧食產區和通向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大門,又有錢途又有資源又有前景。絕對是不可缺少的擴張據點,天生有一種欽定的感覺。如果不考慮後世的颶風的話。
而且路易斯安那州還有鹽、硫、石灰的豐富資源,鍊鐵鍊銅水泥都用得上,順便再次讓斐迪南發愁,鹽是越來越多了,不好處理啊!
至於亞拉巴馬的莫比爾、伯明翰,如前所述,煤鐵雙生子,又有棉花大豆花生三位一體主打農作物,也是必需得到的。
墨西哥灣據點就是如此了,新奧爾良、莫比爾、伯明翰。
好了,現在到西印度群島了,這裡是最剪不斷理還亂的地區,仔細考慮之後,出來不少牛鬼蛇神。
古巴島是要的,但是經過考慮,除非5000人以上兵力集中到古巴島,才能確保1496年底以前將之拿下,還要面對山區土著的反抗,不划算。
所以,就和那些貪財的酋長們,買下哈瓦那吧,種植甘蔗,然後還有莫阿附近的大型鉻礦,掌握在手,就結了。
對於牙買加,暫時pass掉吧,先把格瑞那達控制了,主產肉豆蔻、生薑、甘蔗。
巴哈馬群島,雖然經濟價值有限,但是寧為政府控制,不給海盜空子,這一交通要地,必需掌控在手。巴哈馬群島還是要的。
最玄幻的是,巴哈馬旁邊的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以及它們與百慕大之間的關係。
百慕大是斐迪南已經派出分隊控制的。
百慕大的主要產業,不算金融和旅遊,在19世紀以前就是兩樣,一樣是百慕大柏樹支撐的造船業。
另一樣,就是,依託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開展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鹽貿易。
沒錯,最大規模的鹽貿易!
這其中關係玄幻之極。英國人先殖民百慕大,百慕大人再殖民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而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有大量的天然鹽,特克斯群島其中一個島就叫鹽島。更有甚者,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非常適合曬鹽!而且,質量很好。
再配合百慕大出產的快帆船,於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食鹽貿易就這樣運作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