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馬車停在王宮門口,韓非走上前,小聲問道:“可是諸葛賢弟安排的?”
“正是諸葛先生安排,小人特意帶九公子去南陽。”
車伕長的十分普通,身穿粗布麻衣,但韓非敏銳觀察到,車伕手掌有老繭,是位用劍高手。
“有勞了。”韓非說完登上馬車。
馬車緩緩行駛,來到一片樹林外,一身影道閃過,出現在官路中央。
諸葛策身穿黑色勁裝,臉上帶著龍紋面具,火龍槍放在背後,登上馬車。
“你這套打扮確實難以認出,挺適合打家劫舍。”韓非開口打趣道。
“要不我幫大舅哥搶位美人過來,趁此機會成其好事,必要時我可以幫你捂住美人的嘴巴。”諸葛策摘下龍紋面具,微笑著說道。
韓非知道說不過諸葛策,只能轉移話題:“前幾日秦王政告訴我,收回王命可以,必須跟隨在他的身邊,為秦國效力,我心中非常羨慕秦國有位明君。”
這話算是大逆不道,明白說韓王安昏庸,但這就是無法擺脫的事實。
“能寫出《五蠹》和《孤憤》的人才,秦王政怎麼可能錯過呢。”諸葛策平躺在軟榻上,翹著二郎腿說道。
“其實我很想知道諸葛賢弟,對《五蠹》到底是什麼看法。”韓非有些好奇的問道。
“我覺得中央集權制很不錯,但有些東西卻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如果大刀闊斧改變,沒有人能一下子接受,依照律法治理t天下,是非常好的想法,君主犯法與庶民同罪!”諸葛策分析道。
“好一句君主犯法與庶民同罪,諸葛賢弟懂我!”韓非眼睛一亮,就差抱著他親上兩口。
“不過我認為有些東西存在,會更好的推動進步,而不是一刀切掉,君主如果盡心盡力讓百姓吃飽穿暖,沒有人會願意造反,還有讓人知曉禮,義,廉,恥難道不重要嗎,各種器械不斷更新發展不重要嗎,韓非兄如果能集百家之長,去其糟粕,會更上一層樓。”
諸葛策同樣知道韓非身上弊端,本想以後有機會再談,既然對方主動問,不如一次性說明白。
“君主難道不應該重用法家?”韓非追問道。
諸葛策搖了搖手指:“君主需用的是王道,而不是單取一家之長,需要審時度勢,用最和合適方式,處理事情。”
“最合適的方式!”韓非摸著下巴,回味著裡面的含義。
“比如這次南陽徵收軍糧,百姓已經吃不上飯,某些人仍然不管不顧,如果繼續依法繼續強徵,最後很有可能逼迫這裡百姓造反。”諸葛策覺得國家強盛是百家爭鳴,而不是單一重用的法家或者儒家。
“非受教,聽完諸葛賢弟這番話,我覺得自己還是那隻沒有跳出井底的青蛙,一葉而知秋簡直貽笑大方。”韓非想起與嬴政吹噓時,講過的大話,心中不禁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