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後,李一山大聲說道:“王磊,我們十分鐘後到。”
“好,我去門口接你們。”
許英紅問道:“到了嗎?”
“十分鐘。”
“好,我們一起去門口迎接。”
十分鐘後,王磊驚訝地問道:“張院長,您怎麼親自來了?”
張院長樂呵呵地答道:“你小子開口,我能不跑一趟嗎?”
王磊身側,許英紅等人吃驚地看向王磊,重新評估他在一院的分量。
寒暄過後,張院長和許英紅、李院長等領導去會議室商談,李一山等專家去各科室考察,王磊不想聽領導們的套話,果斷跟著李一山行動。
來到急診科,苗主任趕緊上前接待。
跟一院比,縣醫院的急診科有些簡陋而雜亂,李一山等人暗暗皺眉。
苗主任一看眾人面色有些不對,馬上環指幾位休克患者:“各位老師,剛好我們這裡有幾個重病人,想麻煩老師指導一下。”
來都來了,李一山點頭,跟身邊幾位內外科專家一人一份病歷看了起來。
“溴敵隆中毒?休克?”
專家們越看越吃驚,這是沒有明確服藥史的溴敵隆中毒,就算在一院,也是極易誤診的疾病。
而且用150毫克維生素K1什麼鬼?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
在現代醫學上,隔科如隔山,甚至隔專案如隔山。
最懂維生素K1的何大膽沒來,象李一山這樣的外科醫生,最多知道它的常用劑量。
好在同行的內科專家看過何大膽的論文,當即讚道:“不錯,貴院的水平真是令我刮目相看。”
李一山等疑惑地看向他。
“我們血液科的何大膽就這樣用過,成功救治了兩位溴敵隆中毒患者。”
苗主任連忙說道:“對對,我們就是看了貴院何主任的論文,才敢這樣用藥,效果非常不錯。”
“各位老師,這位7床昨天還出血不止,血壓始終上不來,使用大劑量維生素K1後,出血傾向得到控制,今天血壓已經恢復正常。”
“其他病人也是,全部都有明顯的好轉。”
原來是跟著我們醫院學的。
但無論如何,這努力學習的程度、這敢於用藥的膽魄,都大大重新整理了專家們的看法。
偏遠山區的縣醫院,原來並不是想象中那麼不堪。
結束考察,張院長找個機會把自己手下聚到一起,問道:“怎麼樣?”
李一山讚道:“超出我的想象。他們竟然敢超量15倍使用維生素K1,膽魄和水平都不錯。”
“啊?哈哈哈哈。老李啊,其實是王磊這小子搞的鬼。昨天他還請何大膽遠端會診了。”
“王磊?”李一山等人恍然大悟。
那位內科主任笑道:“只知道王磊手術做得好,沒想到在中毒和藥物使用上也這麼厲害。嘖嘖,我們到底是老了,還是年輕人不可限量啊。”
王磊坦承道:“沒有,其實我就是看了何主任的論文才敢這麼用的。”
李一山是第一個誇王磊的,這些天下來,他已經誇得嘴皮子都薄了,壓根沒有心思再誇,對張院長問道:“原來不是這個醫院厲害,那咱們還跟他們合作嗎?”
專家們都看著張院長,醫療過程可不是一個人、一兩天就能搞定的,象這種合作模式,專家只能看個開頭,給個後續建議,主要流程還得靠縣醫院完成。
如果縣醫院太差,那隻會拖累了一院的名聲,弄不好還得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