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講法殿,張崇去拜訪了一位老教習。
這一位自幼在宗內修煉,以往在外門負責教導新入門弟子,有幾十年經驗,如今到赤沙別府來任符法教習。
張崇這一年多也與他有些交集,此番上門誠心求教,還準備了一小罐靈蜜。
以教習的年俸,想維持築基修士的日常修煉是不大可能的。一般身懷四藝的修士,多是會各尋門路,在宗外賺些靈石。
沒有一技傍身的則要接一些盈德殿的任務,膽大些的還會在外面找一些風險頗大的活。
只是這些,終究只是營營之道。
老修士坐觀宗門上下百多年,明白越是多佔資源的人,身上庶務也是越少。便如真傳弟子,位子一旦坐穩,修煉所需資源便不必發愁。
想躋身這一小撮人,必是同階中的拔尖人物。出身尊貴也好,修為精深也好,技藝高超也好,皆有宗門之力供養著。
閒話不敘。
張崇打算先行開闢識海,再計較靈石事宜。
沒了靈石、丹藥,張崇、小九兩人也只得先把主修功法放下,多在其它方面用功。
小九修為已到煉氣後期,急忙忙祭煉了一把飛劍,終日出外練習。
張崇每日運功煉氣一會兒,餘下時間多是在修煉法術,欲把《雷霆玉經煉御指要》中的一二階法術全數掌握。
其它靈石消耗可以節流,只錘鍊真元一事卻不能輕易停下,這是水磨功夫,頗耗年月。此雖難免有拖累修煉進度之虞,為了彌補根本、夯實道基,卻也不得不為。
再則法力精純者,於築基中期的九煉過程中也是要輕鬆許多,因為築基修士的真元天然就有著上限,不可能越煉越高,超過金丹境去。
忽一日,秋風起,薄雲流動,海面生波。
張崇心有所感,當即掛牌閉關。
臥房之中,但見他內視丹田,五道雷元已然就緒。
當下默唸通宇秘術口訣,立起天地橋,引真元入識海。有了小九的經驗,張崇心知不宜送太多真元進去,當下也是淺嘗輒止。
雖有小九功成在前,張崇卻也難免緊張,把魂藏金蓮小心托起,生怕有什麼意外,靈力一衝,身死魂滅。
好在終是順遂。
真元一入識海,當即散落開來,化為幾十顆大大小小的水珠,飄在空中。
與此同時,張崇也是忽感一陣倦意,神識受了極大壓迫。
他心有明悟,氣海儲存法力,全靠丹田承壓。識海並無邊際,靈力到了這裡就得靠神識托起,如此說來,識海能承受多少真元,全看神識有多強悍了。
大功已成,倦意圍繞不散,張崇便也不強撐,放鬆身體,背靠著牆壁睡了半日。
心懷喜悅之下,卻是做了個極好的美夢。
冬去春來,又復一年。
丹田中元法之株已生兩片花瓣,左右舒展,當中又有第三瓣正在孕育,此是張崇修至中境第三煉之象。
這對張崇而言,實在是個好訊息。
做了三年教習,如今算是習慣了這裡的拮据。他終究也沒尋到什麼賺取靈石的門路,靠魏茵接濟了一回,後來也沒再去尋她。
沒有了張崇強逼著修煉,小九十分自由。她沒有平海宗正經傳承,資質又差,張崇建議她莫學宗內弟子在道法上用功,而該向散修取經。
她不曉得從哪裡尋了一部御劍法門,三天兩頭練上一回,打算作為自家與人爭鬥的手段。
赤沙別府上有宗門庇護,內有長老鎮守,眾弟子的修煉生活十分平靜。
張崇等一眾自宗內派來的人也是習慣了這裡。偶爾小聚之時,常有人感嘆這裡是終老之地,大約餘生百多年,皆是在這裡享清閒而已。
宗內數千弟子,結丹修士不過寥寥,多數弟子終歸還是平凡。
只過去不到三年而已,大家的心態似乎都生了變化。
難怪,山門內靈氣充盈,只呼吸一口都覺得修為有了長進。眾弟子時常也能看到金丹長老出門,遇事也可以去拜見各位殿主閣主。
這赤沙別府不需多講,只有中品靈脈不說,靈眼還被餘府主一人獨佔了去。靈石、資源這些也比不得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