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科學院裡面,楊子墨帶著火器司的人正在幾臺大型機械面前緊張的忙碌著,隨著《絲路計劃》的展開,各國使者的得到了楊子墨的會意之後,紛紛把訊息傳回了各自的國家。
楊子墨也懶得有空在科學院盡心做研究,上次的炮鋼成功製造出來以後。楊子墨就把心思放在了槍管的製作上。
最好的槍管鋼材還是鉻鉬合金鋼,技術資料楊子墨也用文明點兌換了出來。整個熱武器中的後裝線膛槍和火炮的所有技術都兌換了資料出來。
所有的技術資料都有,剩下的便是直接製造了。不過受限於秦國眼中短缺鉻、錳、鉬、鎳這是四種礦石,所以一直進展緩慢,這也是楊子墨在《絲路計劃》裡面,提出了其他部族可以用國內的礦場做抵押。
而鉻礦儲量主要分佈在南荒大陸(非洲)、安息、摩揭陀、東荒大陸(南美)、西荒大陸(歐洲)等幾個地區。
錳礦更是集中在南荒、蠻荒(大洋洲)、東荒之地。
鉬鎳兩種資源也是集中在北荒、東荒、南荒、蠻荒四地。
至於秦國所在的中洲大陸,雖然也有這些資源,但是開採難度大,儲量和品位相比之下還是有些低了。
自從做出了蒸汽機,秦國很多大型機械都可以使用了。工業母機更是在大匠們的精心打造下,製造了出來。
大秦現在製作的燧發槍槍管是利用拉線法制作的,拉線法是用專用拉刀製作槍管,但是效率低,只適合小批次生產和對膛線暇疵的休整。
經過大家的研究決定,後膛槍的製造秦國準備使用擠線法,利用大型蒸汽機帶動擠壓頭強行透過光膛進而使金屬產生塑性變形而形成膛線。因為這種方法操作簡便、效率較高。而且還能提高槍管壽命。
而電解法和精鍛法雖然是最先進的製造技術,楊子墨手中也能透過族器不滅薪火兌換這兩種技術的資料,但是以秦國現在的工業技術水平,還真搞不出來。一是沒有電,二是做不出精鍛機。
槍管的技術問題算是解決了,但是子彈又成了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無煙火藥沒有製作出來以前,不管是燧發槍還是滑膛槍基本上使用的都是黑火藥。
而黑火藥的“脾氣”很是暴躁,點火就著,隨時都有爆炸著火的危險。在生產、運輸、儲存、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突然爆炸傷人毀物的事故,安全性非常低。
除此之外,黑火藥作為槍支的擊發藥,存在威力不足,子彈射速不夠的問題,唯一好的就是便宜。
但是現在的大秦可不是缺錢的主兒,有楊子墨提供的技術資料,大秦選用的將是利用無煙火藥製作的金屬定裝彈藥,就是紙殼彈的一種。
畢竟使用全金屬子彈,以大秦現在的工業體系根本就達不到供應大軍使用的產量。現在大秦選用的紙殼彈,只有彈頭和底部是金屬製成,彈殼不是金屬的。
雖然錐形彈頭更適於較高的初速與飛行距離,且尖頭的空氣阻力更小,穿透力更強。但是在這個冷兵器橫行的時代,設計的距離不需要更遠,而且人群密集,需要的反而是殺傷力更大的圓形彈頭。
錐形彈頭反而更適合用作狙擊槍的彈頭,雖然這玩意還沒做出來,但是楊子墨心中已經有了想法。
而無煙火藥就成了繼續解決的問題。
無煙火藥又指硝化棉火藥,是膠質火藥。硝化纖維素火藥的一種,常常作為為槍炮發射藥。
1845年的一天,奶牛國化學家舍恩拜做試驗時不小心把盛滿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瓶碰倒了。溶液流在桌上,一時未找到抹布,他趕緊出去拿來了妻子的一條棉布圍裙來抹桌子。
圍裙浸了溶液,溼淋淋的,熊旁怕妻子看見後責怪,就到廚房去把圍裙烘乾。沒料到靠近火爐時,只聽得“撲“的一聲,圍裙被燒得乾乾淨淨,沒有一點菸,也沒有一點灰,他大吃一驚。
事後,他仔細回憶了經過,頓時萬分高興。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合成了可以用來做炸藥的新的化合物。為此,他多次重複了實驗,肯定了結果無誤,遂將其命名為“火棉“,後人稱之為硝化纖維。
但是舍恩拜發明的硝化纖維,生成的火藥很不穩定,多次發生火藥庫爆炸事故。1884年,高盧雞的化學家、工程師維埃利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種無煙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