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死鬥不僅存乎於江聞、安仁與摩醯首羅天王之間,如今已經是整個雞足山陰都在與他為敵。
似乎受到某種感召,駱霜兒此時忽然站了起來,雙眼定定地望向了摩醯首羅天王那漆黑如玄天的瞳孔,眼中一道金光難以掩蓋。
二者矗立的身影倒影的天際佛光之中,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二人的雙目也被這團光芒徹底充斥,神勝於形地進入了玄之又玄的境界。隨即摩醯首羅天王勇猛精進地再次顯露出金剛法相,與駱霜兒雙目中的靈臺之神鬥在了一起。
駱霜兒的身影在佛光中呈現白金之色,隨著身姿緩緩舞動,幻化成了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的巨靈之神,以一種狂放兇暴的姿態執戈揚盾奔來,手中銅戈高高揚起,欲以雷霆萬鈞之力擊向摩醯首羅天王——這正是上古之時,那尊索室驅疫的方相之神!
“好厲害的觀想。”
摩醯首羅天王緩緩稱讚道,但在他古怪口音的襯托下,這樣的稱讚也顯得意味深長,他似乎既是在承認駱霜兒的獨到之處,也難免覺得不過如此。
“黑袍金剛,起!”
摩醯首羅天王低吼一聲,黑寶冠化成周身的黑袍無風自起,飄揚在了空氣之中,方才讓人心悸膽寒的恐怖忿怒之相再次生出,絲毫不懼地對著黃金四目的驅疫凶神怒吼。
“白水厲鬼門,開!”
隨著摩醯首羅天王的再次唸誦,華首巖上陰風四起,似乎在他身上湧現出了無數被鎮壓的厲鬼邪魔,此時隨著他驅使之命而四處湧動,倒映成天際佛光之中濃到化不開的一縷縷黑色,阻抗遮攔在了即將落下的銅戈之上。
“中陰文武百尊,成!”
以忿怒的黑袍金剛為中心,驅趕九魔鎮壓十厲鬼的白水為壇基,佛光中忽然出現了種種巨大響聲、綻放強烈光明,只見四十二寂靜尊與五十二忿怒尊因其“自心覺性、現起中有”,佛影逐一出現在了以自身自性修築的壇城之中,佔據了天際佛光的全部,居高俯瞰著方相之神!
在這般的詭異境況中,駱霜兒仍與摩醯首羅天王在佛光中死鬥,每一秒都將會是生死攸關!
銅戈金光絲毫不減,鋒銳繼續劈向摩醯首羅天王所化的黑袍金剛,駱霜兒知道一切都是幻覺,自己既然佔得了先手,只要能夠降伏摧毀這具本識觀想的忿怒金剛,就能破解摩醯首羅天王佈下的壇城。
轟隆一聲哞響,黑袍金剛左持腦蓋,滿貯鮮血,右舉三股戟,大逞荼毒,左右分別想要阻擋攻擊,可方相之神的青銅長戈鋒利無比,瞬間就斬斷法寶與手臂,狠狠擊中了黑袍金剛頭頂的黑寶冠!
佛光之中光芒亂閃,但一切都已經太晚了,江聞猜到摩醯首羅天王之所以敢放棄先手而迎敵,是因為駱霜兒出一招的時間,已經足夠他出完三招——在這樣的差距面前,所謂先手優勢不過是個垂死掙扎的破綻baleq。
佛光死鬥之中,金戈猛然劃破黑袍金剛的外衣,斬斷了黑袍金剛的雙臂,但直至此時駱霜兒才發現,對方除卻被斬斷的雙臂之外,仍有一雙手臂深藏袍中,只是這雙掌寂靜慈悲地合十呈禮佛狀,此刻因緣衣袍破碎而出世,竟然從四臂金剛化為了二臂金剛。
黑寶冠被一戈擊中的時刻,瞬間放射出了代表圓滿無量智的無窮佛光,極致的本尊淨相直至此時,才從滿是殺戮與忿怒的皮囊之中顯現出來,黑袍金剛這一刻展現出普賢王如來的本相,在放棄摧毀諸天的神力之後擁有總攝諸佛之意,終於成就了圓滿!
“普賢王如來出世,此乃根本摧毀金剛地獄,是你輸了。”
此時的中陰文武百尊齊聲唸誦普賢王如來名號,佛光三界同時震動破碎,梵唱間頃刻便摧毀一切外道,一次又一次震撼著方相之神的軀殼。
隨著黑袍金剛蛻變成了這座壇城的主佛,城中四海四洲穩固如須彌大山、金剛世界,竟然就此將方相之神的金戈折斷在了當場!
天際烏雲遮蔽,峰頂佛光頓時黯淡,駱霜兒雙目中的神識斷斷續續,佛光之中的白金身影也趨於渙散,駱霜兒本體也一同向後倒去,幸而被江聞穩穩接住,放倒在了地面上。
“閣下旁觀許久,不過是想試探我的底細,如今手段都用完,也該到你出招了。”
摩醯首羅天王一語道破江聞冷眼旁觀的用意,站在原地睥睨四野,似乎決心要憑實力掃除一切的阻礙,此時什麼都不放在眼裡。
可江聞卻絲毫沒有動手的打算,見到對方開口說話,江聞的第一選擇不是拔劍相向,而是很有素養地盤腿坐下,與對方隔著十步之遠攀談了起來,語氣神態之親切,怎麼看都像在和遠道而來的友人打招呼。
“在下在江湖上得同道抬愛,得了個名號叫做‘君子劍’,就是因為在下身為翩翩君子,向來動口不動手——還未請教,不知尊駕此行為何而來?”
摩醯首羅天王也盤腿坐下,借用著妙寶法王那張平日裡謙遜有禮的面容開口說話,周身上下卻透出金剛石一般的鋒芒勇猛,竟然也不再動手,似乎對話語交鋒也有著絕對自信。
“我今日前來,無非是想叩華首重門,拜迦葉尊者。當初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我佛弟子欲見要妙,不知此舉有何不妥,諸位又何故阻攔?”
江聞卻狀作驚訝地回頭看了一眼華首石門,又看了一眼摩醯首羅天王,做出非常疑惑的模樣說道。
“拈花微笑?世上竟有此事?”
摩醯首羅天王微微一笑,開口說道。
“這是我佛門的一樁公案。當初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但江聞卻更加遺憾地說道:“這些無稽之談,怎麼能當真呢?”
摩醯首羅天王皺起眉頭,似乎已經不打算搭理這個無知之人,卻沒想到江聞像連珠炮一般繼續說道。
“據在下所知,成書於北宋的《景德傳燈錄》、《祖堂集》,書中尚無此拈花微笑的說法,唯曾提及佛陀‘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後告弟子摩訶迦葉: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於汝。汝當護持’之語。”
“我先前借住悉檀禪寺,翻遍大藏經書,也察覺‘拈花微笑’這則故事從未見諸於禪宗燈錄外的佛教經書,分明是後人編纂而出逐步加工,直至南宋淳熙十年的《聯燈會要》,才有了你方才口中的版本。”
“由此林林總總證據,從其建構知其次第,拈花微笑顯然是宋人借用道家‘大音希聲’之意,故意編造出的高深意蘊典故,你又何苦來枉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