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 第二百一十章 誰念幽寒坐嗚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一十章 誰念幽寒坐嗚呃 (2 / 3)

三名高手倒吸一口冷氣,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掌風退敵,指力停刀,這是何等輕描淡寫、舉重若輕的指掌功夫!

如果說賀刀王的出手快,那麼老和尚們的變招就更快,如此才能夠以後發制人的姿態阻敵於半渡,甚至讓賀刀王后續的力氣絲毫無法施展,此時即便鼓催力道想要變招,寶刀卻仍舊像陷入泥潭一般動彈不得。

“好一把雁翅長刀……阿彌陀佛,看來施主始終不肯放下屠刀……”

老邁的聲音緩緩響起,只見六名頭戴毗盧冠的老僧仍舊垂首閉目,看不清詳細面貌,只知道他們的臉色全然不似活人,幾人發出的聲音層層疊疊響徹瓦際簷間,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若是想要去追尋聲音源頭,卻又像是在與源出於老和尚們的腹中的鬼物對話。

只見老僧們忽地一指點出,澎湃指力再次加註在刀身之上,賀刀王只覺得刀身被施加的力道瞬間有如山嶽當頭,瑲琅一聲刀鞘竟然凌空飛脫,剩下冷光瑩瑩的寶刀彈飛之後回到他的手中,他本人也接連後退三步,才堪堪止住頹勢。

“這位施主殺性太重,老僧們迫不得已才動用大理秘傳的【一陽指法】抵擋。望恕悉檀寺佛門清淨之地,實在不能款待這位用刀的施主……”

賀刀王面沉如水,平日裡豪放不修的模樣蕩然無存,方才飛出的不僅僅是刀鞘,更是他平時裡的那層江湖豪客的偽裝,此時轉而橫刀在手凝視老僧,渾身殺氣此起彼伏,殺機凜烈萬分,更是令人如芒刺在背。

平西王府剩下三名高手此時緩緩退後,不但因為六名老僧單獨對賀刀王下達了逐客令,還因為老僧展示出的高明武功令人費解,貿然行動恐怕會旁生枝節,倒不如讓賀刀王再去探探底細。

“某家今日偏偏就要入寺,你們奈我何?!”

眼見出其不意的快刀無法奏效,賀刀王此時轉用起了規矩森嚴、動靜有常的旁門刀法,圍著老和尚開始繞圈。

賀刀王雄健身體低伏半曲,正用比擬試措的行刀姿勢,圍著老僧們緩慢沉著地行進,周身雙臂似醞釀鼓盪著千鈞之力,雙眼也不斷尋找著六名老僧結陣中的破綻弱點,隨後不由分說地揮出了一刀!

韋馱殿內光線昏微,長刀卻盈盈如秋水瀉地,能夠散發出更盛周遭幾分的寒芒,也難怪老和尚們單獨出聲誇讚這把刀,只因此刀的刃芒平磨,無肩鋒利,形如飛雁翎羽、卻比普通的雁翎刀要長上不少,赫然正是一把鋒利無比的雁翅長刀!

此刀源於軍隊戰陣,即便引入武林後依然是古樸實用的風格,刀頭不似雁翎刀是弧線相交的尖銳刀尖,而是截斷兩角,中間留有翅樣齒牙用來格擋兵器,運轉起來好似大雁鳴叫,而平日常見的“金絲大環刀”其實也是雁翅刀的一種,只不過後背打孔鑲有鐵環。

賀刀王冷笑數聲,隱隱察覺老僧話音言語之中,夾帶著蠱惑人心的用意,雙目炯然竟是絲毫不為所動,轉瞬間就又是數刀揮出,專走猛戾狠辣的路數,出招動作時快時慢、忽起忽落,招招式式不離老僧要害,雁翅呼嘯猶如狂風掃葉,聲音響亮得殿外可聞,隨時要殺將人頭滾滾。

殿外聽聞了雁翅長刀驚唳之音,又是爆發出了一陣叫好,武林中人凝望殿內滿是興奮:“雁過人亡!賀刀王拿出真本事來了!”

可在另一邊,結陣而坐的老僧並未移動半分,盤坐如山間雙手揮動,但以右手食指接連點出,出指動作竟然也是時緩時快,緩時瀟灑飄逸,快則疾如閃電,跟隨著刀客的節奏起落,偏偏每次著指之點、都與賀刀王強攻落處分毫不差,韋馱殿內一時間刀光閃動、指影紛飛,竟然沒有一刀能夠建功!

“老和尚口的一陽指功夫,果然不同凡響……”

身後屏息觀戰的三名高手暗暗感嘆,看得眼中異色不斷,要知道賀刀王的刀法雜糅百家自成一派,信手拈來不拘形跡,尋常人想要摸清路數都需要不少功夫,更別說一經出手就點破出刀的薄弱之處,藉機止住千鈞刀勢。

更重要的是,這門指法雖似在遠處卻能欺近身前,每每施展一中即離,一攻而退,指法凌厲卻不見兇猛,出手狠辣仍自成氣度,以至於這些老僧們雙手雖處於極快運動中,心神卻始終都深藏於亙古寂靜之中,只是在以空寂的禪心觀照著八方世界,應對著眼下一粒微塵的攪擾。

層疊起伏的蒼老嗓音仍在誦經,《雪山大士捨身偈》幾乎要化為有形之體朝著幾人接連湧來,隱隱是用上了諸如獅子吼的功夫,降攝住了幾人的心神,動搖著他們的鬥志,唯有賀刀王此時迎面相鬥愈戰愈勇,與老僧的交戰趨於白熱化。

面對戰局焦灼,刀客此時選擇再次一轉攻勢,劈、砍、斬、撩有如瘋魔,撥、壓、絞、錯形似惡鬼,橫運一口氣在胸間,緊握寶刀隨心無阻,潑水一樣兜頭殺去,此時就算眼前是一塊山間頑石,也未必能在刀砍猛剁之中留得全屍。

“阿彌陀佛,施主若是執意不肯罷休,老僧們也唯有以指代劍,用這【段家劍法】會會閣下的高招了……”

六名老僧再度變招,指法由剛猛強勁變得力巧兼備,結陣一體動作如行雲流水,讓人眼花繚亂,就連方才沉心觀摩的兩名拳掌高手,此時都不禁皺起眉頭,唯有八仙劍客作為用劍的行家裡手,才能不費吹灰之力地從中看出門道。

眼前的指法果然是由一門高明的劍法演變而來,方才的指法痕跡已經消弭無蹤。

此時他們就如老僧自己所說是以指代劍,每一招攻守皆不失法度,劍法大開大合,猶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對敵起來卻仍舊端凝自重,縱在極輕靈飄逸的劍招之中,也不失王者氣象,賀刀王揮刀再怎麼橫衝直撞,也只是如同醉漢想要衝撞天子車駕,臨了徒勞無功而已。

在場幾人都是武術名家,自然能看出功夫的強弱深淺,此時甚至不需要看到最後,功夫的本身就已經分出高下。

在他們眼中,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已經只是次要,他們獨覺縱使賀刀王的絕世刀法層出不窮,卻更像是在對著一處深湛無波的古潭月影徒勞出刀,千般刀痕過後,散開萬朵清輝,可人人都明白等到風平浪靜之際,古潭中唯獨留下的事物,還只會也只會是那輪皎皎明月。

一時間,三個本該對於佛學知之甚少的人,卻不知為何忽然明白了賀刀王徒勞無功的原因——此月不在眼中,亦不在水中,不在天中,正如如來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