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說沒人跟風,畢竟資本的力量無所不能,他們很容易就能找到更牛批的設計師,請到更紅的明星,就連張雨宇、蘇漫這種評委也不是獨一無二的。
奈何尼瑪過不了審啊。
是的,立項了之後根本就過不了審,理由千奇百怪的。
大家都是聰明人,一想就明白是為什麼了。
申城有錢,但申城衛視肯定沒這個能量能讓其他電視臺都認慫,所以肯定是別的什麼力量在作祟。
既然如此,就別再打什麼歪心思了。
大家就在這個平臺上公平競爭。
齊心協力,先把鍋外的奢品給打敗了,然後大家一起瓜分華夏奢品市場。
海外奢品也不傻。
銷量的下滑是肉眼可見的,而這邊對奢品不再像以前那樣追捧,更是讓他們心裡發慌。
他們也不想放棄華夏這麼大的奢侈品市場。
別看他們各種看不起華夏,認為這裡就是時尚的荒漠,但是在賺華夏人錢這一塊,他們卻從來都不嫌這些錢燙手。
在歐美奢侈品消費市場不增長反而下滑的時候,華夏奢侈品市場就是他們全球唯一的增量。
所以,他們也傲慢不起來了,開始鉚足了勁的討好華夏使用者。
華夏風的口紅,華夏風的珠寶,華夏風的衣飾。
有奢品甚至專門開闢了華夏風的產品系列。
連副總裁到訪華夏,也得在公開場合拽幾句中文,甚至還有的學會了背古詩。
那嘴臉真就讓人歎為觀止。
沒辦法,以前就算出事,風頭過後大家還是會追捧他們。
現在是再不努把力,就真的涼透了。
而且,在全球貿易的大環境之下,在華夏鍋力日漸增長的影響下,華夏市場品牌一旦成長起來了,絕對會倒逼海外。
到時候家都保不住。
當然,這個還需要時間,過程也一定不會一帆風順。
七月二十四號的時候,《後會無期》上映。
這對宿命之敵再一次上演了終極之戰。
有網友評價說,一部是看有錢的傻比,一部是看沒錢的傻比。
都沒有真正的實打實的價值核心,恐怕只有情懷,四孃的奢侈虛浮,韓2的自由散漫。
四娘沒有拍出大人物真正的高處不勝寒,只是一味用浮華奢靡粉飾矯情。
韓2也沒有真正拍出小人物的焦慮、迷茫與躊躇,這些思緒的交接僅憑臺詞徑直說出來真心沒多大說服力,所以顯得單薄而傻比。
但他們兩人都是成功的,只能說粉絲是最純潔的韭菜。
華夏的電影業在發生一種結構性轉變,以往的電影只是侷限在電影業內部,但是最近卻有一種越來越明顯的跨界整合潮流。
出現了很多的跨界明星。
他們導演的電影似乎輕而易舉的取得了成功,這是因為基於娛樂產業而言,存在著一種共生效應,不同領域裡的不同受眾群體容易相互轉化。
這也就是所謂的粉絲經濟。
錢辰既沒有去捏死《小時貸》,也沒有去踩扁《後會無期》。
他甚至和安茜一起抽空去看了《後會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