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的話兩億,四個月的話,三點五億,大哥你怎麼選?」錢宸很快就給了他哥一份報價。
至於為什麼不是去問「科學家朋友」,然後再給報價。
錢守東很明顯不太會去思考這個問題,他只要拿到結果就心滿意足了,弟弟這邊的科研不僅準確率高,而且時間週期特別短,至於價格······
貴不貴其實沒辦法去準確衡量。
但是如果考慮到正常科研過程中,發生方向錯誤而不得不推倒重來,所有的投入只換來「此路不通」,那錢宸這邊的價效比就不是一般的高了。
「當然是四個月了,三點五億
對吧,沒問題。」錢守東很果斷。
錢宸差不多三四個月做一期科研,一次大概兩三億,算下來一年也才十多億的投入,產出的東西卻比不少985大學的成果都要多。
「上一次的有問題嗎?」錢宸問。
如果找他哥要三點五億,那他就能從裡頭賺五千萬的差價。
賺的心安理得,因為這些錢又不止是東宸出,就當是朝廷給他發俸祿了吧。
到了這邊好幾年,一個家都沒抄。攢錢真不容易。
感覺那個什麼想就可以抄。
「應該沒什麼問題,我還沒看完,挺有意思的,我慢慢看吧。」錢守東很喜歡看錢宸給的課題。
總能總裡頭髮現一些有意思的思路。思路這種東西非常重要。
很多重要的發現,都是思路上的靈光乍現。
「行,哦對了,咱們能源這一塊研究氫能源技術嗎?」錢宸問道。
不可能直接拿出來,但是該有的鋪墊還是很有必要的,不是演給錢守東看,而是演給負責科研戰略的大佬們看。
「當然,一直都在研究。」錢守東毫不猶豫的說道。
不只是很多高校和研究所在研究,東宸能源這邊也有好幾個方向,鋰電池只是比較成熟的其中之一而已。
氫能源技術,好不好用另說,那是應用層面才需要考慮的問題。
從戰略層面來講,有沒有比好不好用更重要。
其實,咱們的科研走了不少的彎路,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一個農耕文明陡然間往工業文明去轉變,在咱們之前並沒有可以去學習的先例—學了也未必正確,不同的鍋情沒法套用。
「我有些朋友,他們也在研究這個,如果咱們這邊需要的話,他們考慮賣給咱們。」錢宸著重強調了一個「賣」字。
沒辦法,最近身邊盡是白飄怪,都開始杯弓蛇影了。
「這樣啊,可以,下次我再給你課題的時候,我著重向氫能源技術傾斜。」錢守東眼睛一亮。
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