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扎紙術’,是一種扎紙的工匠技藝。
扎紙匠用,白紙、染色紙、竹條、漿糊、墨筆、剪刀等工具材料,扎出各種祭祀用品,如紙人、紙馬、燈籠、轎子、衣服等。
民間把這種行當稱為‘白事行’。
有人尊敬,有人看不起,甚至還有歧視他們的,說從事白事行當的人都不乾淨,容易招鬼引邪。
這種歧視也非空穴來風。
他們行內有句老話說叫‘怕鬼別入白事行,膽小虧心命早亡’。
拿扎紙匠人來說。
入門拜師前,師傅先和學生家長籤一條協議,大致內容是‘學藝期間,弟子若無故暴斃,與師傅無關’。就是怕有些學生膽小虧心,經不住鬼神考驗、引誘,自己嚇死或沾染陰氣病死。
籤協議時,還要請當地的差人或地保見證,才算是成為這行學徒。
之後徒弟要跟師傅十年,前三年傳你能耐技藝,後七年教你怎麼跟鬼神邪物打交道。
十年期滿,徒弟就能自立門戶。
從事‘扎紙行當’二十年以上的師傅,肉眼能通靈。
三十年神魂可出竅。
六十年的大師,扎出紙人、紙馬,夜裡自己能走能動,七分像活物。扎的紙衣能幫陰魂禦寒,紙燈能為陰魂照明。
……
這一行有兩個有名的典故。
第一個典故講扎紙匠的鼻祖。
此人名為姒SX岐人士。
相傳姒山最擅長用草扎小動物,扎出的小動物活靈活現,到晚上這群動物就在家院中活動。
一天晚上,有人趕夜路經過他家,看見院子裡牛馬羊狗十分乖巧的自己活動,無人看管,於是起了盜心,偷了一隻狗回家。
當夜烹煮與家人享用。
次日他們腹中腫脹,幾天無法進食、排洩,就這麼離奇的死了。
西伯侯姬昌聽聞,親自帶人檢視其死因,扒開胃袋一看裡面全是茅草,又詢問左右鄰居,根據線索推斷找到姒山的家。
姒山告訴西伯侯,自己少了一隻芻狗,以為是它自己跑出去的,卻沒想被人偷去吃了。
有官員不信,姒山便紮了一對小羊給他,說晚上如果聽不到羊叫,甘願領罪。
那官員把‘草羊’帶回去家放在糧缸裡,睡到半夜被僕人叫醒,說糧缸有羊叫。官員急忙起床檢視,揭開缸蓋,見二羊在裡面頂角。
他連夜進宮把此事彙報給西伯侯。
姬昌詳細整理案件,昭告西岐子民,此後拜師學藝的人絡繹不絕,他扎的小動物成為王公貴族們祭祀祖先神靈必備品。
西岐和殷商大軍交戰時,武王被圍困山中,姒山率領萬餘弟子三天紮了兩千草人草馬,去營救武王。
殷商大將以為來了援軍,便率軍退回大本營。
改朝換代後,武王特封姒山官爵,叫他主持宮廷祭祀。
隨著後來造紙術出現,工匠們逐漸該用紙來扎祭品,但技藝還是姒山傳下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