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潤,至少創造一美元的市值。
第四,市場準則
企業的市場價值幾何?
相對於企業的市場價值,能否以明顯的折扣價格買到?
問題2、“為數不多”到底是多少?
回答:“為數不多”一般指的是投資的公司家數被控制在5至10家。
那些對集中投資哲學有更深瞭解的、執著的投資者,建議可以集中於更少的公司上,甚至少到3家。
對於一般的投資者而言,平均持股以10至15家為宜。
大家如果是自己買股票構建投資組合,切記投資的公司家數不要超過15家,如果持倉被過度分散的話,我們沒有那麼多精力深入研究和追蹤每家公司,而且一旦廣泛投資,收益也就被平均了,這不利於我們超越市場。
1934年,凱恩斯在一封寫給商務助理的信中寫道:“透過廣撒網的形式,投資於那些自己知之甚少、不具備特別信心的公司,從而降低風險的想法是錯誤的……每個人的知識和經歷都是非常有限的,就我而言,在任何特定的時間段裡,我很少敢於充滿信心地說自己非常熟悉的公司超過兩三家。”
對於凱恩斯這種等級的大佬,人家重倉持有兩三家公司就夠了,而稍微遜色一點的專業投資者,一般持股是5至10家,而對於一般投資者,為了平滑我們的內心波動,可以多持有5家公司左右,其實所有平滑波動的做法都是為了讓我們在沒有足夠的水平充分了解每家公司的基礎上,拿的住這個投資組合。
因為長期持有5家公司以內的那些大神,無論是芒格也好,費雪也好,其實都在某幾年的時間內連續跑輸大盤,這種樣子的收益不是誰都能拿得住,比如今年重倉中概股頭部公司的那些奉行長期主義的專業投資者,他們會發現它們的收益被滬深300秒到了塵埃裡,但如果他們拿住了並且有錢加倉,極有可能他們未來幾年會遠遠跑贏市場。
我們這裡既然說到了費雪(全名:菲利普·費雪),一位頂級投資家,《雪視角》後期肯定會給大家好好分析一遍他的著作,尤其是那本最經典的《怎樣選擇成長股》。
菲利普·費雪也以集中投資而聞名,他常說自己寧願持有少數幾家理解透徹的傑出公司,也不願意持有為數眾多、不甚瞭解的平庸公司。
費雪說:“我對公司瞭解得越多,回報就越高。”
一般而言,費雪將投資組合裡的股票控制在10只以下,其中3至4只常常佔有75%的倉位。
費雪的兒子肯·費雪也是一位成功的投資管理人,他這樣總結他父親的投資哲學:“我父親的投資哲學建立在一種富有洞察力的觀念上,那就是——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的意思是少數幾隻股票就可以給我們帶來絕大部分的收益,所以我們應該看準了就應該集中投資。
巴菲特對費雪的投資理念產生共鳴後,告訴我們投資者:“對於你所做的每一項投資,你應該有勇氣和信念,至少投入你10%的淨資產在那隻股票上。”
這句話其實就是說我們如果每隻股票持倉都是10%,那麼持有10支股票加起來正好100%,當然,這個比例是很平均的,如果我們對於其中一些股票信心更足,而且它們確實也更好,我們就應該加大下注的比例。
問題3、你說的“集中”到底是什麼意思?
回答:“集中”說的是按一定比例配置你的投資資金,將最大比例的資金押在機率最大的事件上。
問題4、我應該持有多久?
回答:只要事情沒有惡化,請儘可能保持投資組合至少5年不動(時間越久越好)。面對股價波動帶來的顛簸,讓自己學會順勢而為、冷靜以待。
巴菲特說對於好公司的持有期限,應該是永遠。
但這不代表他不會賣股票,比如去年他覺得蘋果嚴重高估也賣了一點蘋果,但他自己都說他覺得他賣錯了,不過巴菲特就算去年賣蘋果,好歹人家也持有了四五年了,而且也只是賣了一點而已,整體倉位還是很重的。
本書作者羅伯特·哈格斯特朗的建議是:一般情況下,咱們買入一隻股票持有期5至10年就行了。
問題5、為什麼我要這麼做?
回答:“集中投資”其實就是讓我們跑贏市場的。
一個組合持有的股票越多,價格的波動就會被平滑,一個平滑的曲線投資者更容易接受,當然也就更願意一直持有,但也正如書裡說的:但如果你平滑了所有的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最終,你所得到的只能是平均結果。
我們如果總是要規避情緒上的不良反應,自然也就很難大幅打敗市場,能忍受顛簸的人才配擁有更豐厚的回報,如果你能忍受的跟市場絕大多數人一樣,那麼你能取得的收益也幾乎就是絕大多數人能取得的,也就是你無法戰勝市場。
長期而言,這些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會帶來可觀的回報,足以補償短期的價格波動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