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雪視角> 第49章 良好心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9章 良好心態 (1 / 2)

4、會計與納稅。

關於公司的業績,巴菲特說很多人更願意相信被操控之後的收入,也不願相信真實的收入。

但是財務造假這事兒其實是避免不了的,比如全球有影響力的會計師事務所聯合起來欺騙投資者,又比如會計準則制定得根本不合理,我們投資者在短時間內也是沒辦法的,除非醜聞被抖出,或者對相應的財務操縱問題立法。

書裡用一句話抨擊這種社會現象:要想得到一份更好的財務報告,並不需要審計行業付出多大的努力。可是,他們沒能盡到自己的職責,事實上,他們成了同謀。要淨化整個系統非常困難,因為不再有好人和壞人了,六大事務所聯手就可以決定一切。

拉里·坎寧安說,“審計行業本可以好好聽聽巴菲特開出的富有希望的處方。相反,就在這個研討會召開的1996年,會計舞弊正在安然、環球電訊、奎斯特和世界通訊等公司上演。這些事件以及其他類似事件曝光後,安達信倒閉,薩班斯法案重新規定了審計職能的架構,審計委員會重新獲得了對審計人員施加影響的權力,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也正式成立。”

作為投資者,我們也不要對此過於悲觀,因為雖然很多財務造假問題我們無法提前預知,但大家要相信紙最終保不住火的,“扇貝跑了”和“倉庫被燒”這種藉口用不了幾次就會被大眾的輿論推到風口浪尖。

當然,我們如果隨便在資本市場上重倉某家公司,一定不買到財務造假的公司的機率就跟我們出門篤定天一定不會下雨一樣,我們不得不承認,小機率事件依然存在,就看它發不發生在我們身上而已。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專業知識先手動避一下雷,比如別身家性命都壓在一家公司身上,多投幾家,人家巴菲特就算搞聚焦投資人家也同時重倉很多家上市公司,而不是孤注一擲。

還有就是上雪之前教過大家,如果公司賬上的經營性現金流很多,多到完全能夠覆蓋短期負債的,且喜歡給股東現金分紅的公司,基本上財務造假的可能性不大。

巴菲特的公司財務處理能力很強,因為他們其實是在用一級市場的思維去做二級市場。

比如巴菲特經常買公司買到控股,甚至全資收購,因此他有權力要求公司對他完全開放財務賬簿,有時候他甚至自己派團隊進場,依據所有的會計憑證把賬重新做一遍。

上雪之前跟大家說過,巴菲特其實是一個企業家,他一直在用企業家思維,用一級市場的思維去投資,巴菲特買了公司很多情況下買了就不賣,剛開始他喜歡學老師格雷厄姆那樣撿菸蒂,但後來他也喜歡溢價買入成長型的好公司。

之前我們說過,收購某家公司時支付的溢價,也就是高出公司賬面淨資產的部分,就是商譽,巴菲特認為他之所以願意溢價收購,就是看好公司未來發展,如果一家公司未來有很好的成長性,那麼商譽部分應該永遠都不需要減值或者攤銷才對。

巴菲特認為商譽在未來幾年內攤銷的會計準則基本就是扯淡,因為好公司會越來越好,所以好公司的價格在未來只會越來越貴,對應的商譽金額也應該越來越高。

巴菲特雖然是財務高手,但他也覺得有些公司的財務報表造得一手好假,連他都看不出來,但是即便是市場偶有這種造假公司,巴菲特也依舊會依據財務報表來評判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因為大部分的公司還是不造假的。

巴菲特也因此取得了非常好的業績,甚至有時候連人家工廠都不看,只看報表就決定了是否投資一家公司。

所以大家還是要端正心態,當我們在投資市場上被造假公司坑得血本無歸的時候,首先不應該怪人家財務造假,而應該怪我們怎麼水平那麼菜,竟然沒看出人家財務造假;怪就怪怎麼當初我們如此貪婪,為了暴富滿倉全押在一隻股票上,若非如此我們根本不可能血本無歸,怪就怪我們當初的投資策略太過激進。

當初你有多貪婪,現在你就有多恐懼,大家記住這句話。

其實這個道理放到婚戀市場上也是同樣適用。

渣男和綠茶就跟那些喜歡財務造假的公司一樣,一直存在,但如果你老遇到渣男或者綠茶,那可能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巴菲特在看財報時有一個指標他覺得沒什麼用,這個指標就是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衡量的是公司淨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換一個說法,每股收益就是公司稅後利潤除以公司的股本總數,也就是我們普通股股東,每持有1股公司股票所能享有的企業淨利潤或者承擔的企業淨虧損究竟是多少。

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和投資風險的一個指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