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根本無法理解自己的公司大蕭條都可以撐過去,為什麼現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就要被賣掉然後被裁員?
於是眾人揭竿而起抵制巴菲特,巴菲特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心想我明明還派了一個人拯救你們,要不是我你們早就失業了,現在飯碗保住了居然還說我是白眼狼……
但是不管巴菲特如何委屈,最後全鎮人真的攢出了300萬美金把巴菲特踢了出去,最後結局雖然有驚無險,但巴菲特從沒想到搞個投資可以差點釀成流血事件。
好了,大家看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意會出上雪大篇幅寫這個故事的目的。
人物傳記的作用就在於此,巴菲特相當於在我鄰居家玩的其他孩子,他先嚐了咖啡粉不是巧克力粉,他說是苦的,既然他已經踩坑了,我們看到了,我們就不要去踩了。
巴菲特踩的這個坑,就是上雪在上一章末尾給大家強調的:路徑依賴。
做投資,一旦產生路徑依賴是很可怕的。
因為我們如果透過某種型別的資產贏了一次,就覺得次次都能贏,贏的次數越多,我們就認為這件事情確定性越高,從而下的賭注就越大,玩到後面,很可能一次失敗就把之前9次贏來的錢全部輸掉了。
巴菲特就是這樣,他先用格雷厄姆的方法撿菸蒂,然後再用自己的方法重倉持有,買買買,一直買到獲得公司控制權,最後手裡握著大把便宜買來的股票等到估值回升後大量賣出獲取暴利。
這個方法他之前無論是拆開來試還是結合起來試都屢試不爽,於是這次他也覺得自己肯定能贏,結果差點連命都沒了。
在上雪看來,路徑依賴會讓我們放鬆警惕,會讓我們過於自信,會讓我們喪失重新思考的動力,非常不可取。
以前國人投資基本都靠房產,所以透過房產讓家庭資產保值增值對大多數民眾來說已經形成的路徑依賴。
剛開始就是家庭裡一個人去買,升值了,就告訴家裡的其他人,然後就是兩個人合力買,又升值了,就開始三個人,四個人……直到現在六個荷包甚至各種過橋資金、陰陽合同加槓桿……這個就是典型的路徑依賴。
這些人沒有想過,當一個資產已經讓一家六個荷包全部搭進去,再加上兩個年輕人工作三十年才能還完,再往後價格還能怎麼漲?還有沒有大規模比我們更富的人過來接盤?接了盤他們又應該賣給誰?
上雪並不是唱衰房地產,作為投資人,我是最不願意看到樓市價格暴跌的,因為跟跟樓市相關的產業鏈,公司,資源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在太重要了,所以房地產最重要的就是要穩,但如今的價格已經高到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了,如果不採取行動,必然就是暴跌。
暴跌,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國家正在做的就是凍結出口,也就是冷卻二手房交易,越冷越好,讓裡面的錢可以從新房進來,但從二手房出不去,只要出不去,就沒有賣出,只要沒有賣出,就不會暴跌,相當於一個手動冷卻劑。
用更形象的比喻就是,假設現在的樓市是2015年的股市,股價衝上了一個嚴重脫離價值的高位,想讓它不暴跌,就必須關閉賣出通道,讓大盤停在那個位置,然後用未來很多年的經濟的實際上漲,去消化這個不合理的估值。
這種結局其實是最好的,這種結局可以讓大多數人覺得自己的資產沒有在貶值,也不會引發金融系統危機。
上雪希望這個最好的結局出現,但如果這個結局出現了,也就意味著透過房產投資來實現家庭財產的保值增值路徑已經消失了,這是個價效比很低的投資方式,如果你們硬要投資,會浪費太多的機會成本,最後看似沒輸錢,結果輸了大把的時間。
所以各位父老鄉親,路徑依賴跟定投搶跑一樣,是絕症,得治。
——————————————
想要跟上雪以及上雪的其他讀者做好朋友的可以加一下群,因為上雪書太多了,加的時候註明是《雪視角》的讀者,群號見本書簡介,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實踐。
後續論點見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僅用於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