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東的信》這本書裡面涉及的內容與其說偏二級市場,不如說更偏一級市場。
全書主要乾貨分為四個部分:公司治理、金融與投資、合併與收購以及會計與納稅。
如果大家不是自己做企業或者工作內容與一級市場有觀,本書的內容會離你們有一定的距離,理解起來雖然不難,但真正把我們讀過的內容應用到我們實際的投資中,轉換率或許不高。
上雪可以高度囊括一下書裡一些核心觀點給大家看:
1、對於公司治理,巴菲特往往非常信任他所投資的公司,他買公司不會是為了要實際控制這家公司才買;
2、對於合併與收購,巴菲特更傾向於讓公司股東去做決定,而不是董事會;
3、對於公司理財,巴菲特很反對借債投資,他總是鼓勵公司做價值領域的長期投資;
4、對於會計與納稅,巴菲特引發了從股票期權到合併會計的諸多爭論。
全書讀完後,上雪認為這本書之所以成為華爾街必讀書,就是因為它直接告訴我們如果遇到同樣的問題,巴菲特會怎麼做,但並沒有詳細說巴菲特為什麼要這麼做。
所以在詳細給大家解讀這本書之前,上雪覺得還是有必要先跟大家過一遍巴菲特的個人傳記《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作者是艾麗斯·施羅德。
是的,巴菲特的傳記不是他自己寫的,因為他覺得艾麗斯·施羅德會寫得比他更好。
作者採訪了幾乎所有她能採訪的人,做了非常紮實的資料收集工作,嘔心瀝血寫出了72.8萬字的人物傳記。
讀傳記,有利於我們全方位認識巴菲特這個人,我們如果瞭解這個人,試著走一遍他走過的路,跟著他的生命軌跡活一次,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當他面臨一些選擇時,他會這麼做。
當然,《雪視角》能帶給你們的還不僅如此。
上雪讀過很多的人物傳記,除了那些“有毒成功學”的心靈雞湯外,我一直在反思我讀名人傳記的目的是什麼。
在我看來偉大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我要成為巴菲特是不是我就得有一個是美國國會議員的老爸?
我要成為比爾·蓋茨,是不是就要有一個第一洲際銀行公司主管兼華盛頓大學校董事的老媽?
隨著我讀的書越來越多,我慢慢發現了名人傳記帶給我的真正作用,那就是透過閱讀別人的故事,得到一個自己現實生活中無法擁有的經歷,跟著別人的活法活一次,去仔細體會和反思別人為什麼一開始會失敗,而為什麼後面又會成功。
不管老媽多牛逼,比爾·蓋茨一開始創業也失敗了,同理巴菲特第一次買股票也虧錢,後面回本了他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趕緊夾著尾巴跑路,我們所經歷過的事情這些名人也都經歷過。
因此把投資大師的個人傳記納入《雪視角》非常有必要,它們雖然不能直接告訴我們投資的“硬體技巧”,但卻可以有助於改善我們的心態以及提高認知思維上的“軟實力”。
其實上雪非常清楚讀《雪視角》這本書讀到這裡的讀者目前心態都是怎樣的,你們其實已經開始非常希望可以學好投資,你們已經意識到獨立思考這個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你們也清楚在未來二十年,構建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思維體系的任務有多緊迫,畢竟養老這件事兒,大部分還是得靠自己。
但是你們中的很多人,一旦真正把錢放進資本市場,就開始慌亂不堪,有的甚至錢還沒放進去,就覺得把《雪視角》看了幾萬字的自己已經是投資大師了,上雪說的要分幾個月慢慢建倉的建議完全不去採納,覺得自己肯定是最聰明的,市場現在肯定已經到底了,觀察一陣子就可以一頓猛料下下去,全倉幹!
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幾個月前讀者群有人問能不能下手中概互聯,因為那些原本非常好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股票已經跌得太兇了,肯定是在低估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