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雪視角> 第13章 鍛鍊內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章 鍛鍊內心 (2 / 2)

上雪我吃虧之前也看了一些書,什麼價值投資,什麼指數基金,我看完我以為我全都懂了然後我就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最後真的進去了,才發現一個道理,知識不是有就行,如果積累的量不夠,沒達到質變的效果,我就還是那個沒看過書的傻瓜。

前章跟大家提及的那個總愛高買低賣的財務總監也是一樣,她更慘,因為她比我有錢,她投資之前也看過幾本書,然後覺得道理都明白了,明白了就要擼起袖子幹,於是直接上手實踐,結果實踐了一輪下來全是血虧。

資本市場雖然不一定能幫我們賺錢,但一定可以教我們做人。

資本市場就是一個專治各種不服的好爸爸,你自己還沒幾兩重就去找它表示你不服,幾年下來保證把你教訓得服服帖帖一點脾氣都沒有。

上雪想要表達的是:“看到”,“看懂”與“看透”,是完全不同的三個層次。

前面兩個都不能保證我們能賺錢,而第三個——“看透”可以。

只有當我們把一樣東西看得透透的,我們才能氣定神閒,寵辱不驚,在股市裡做一個安靜賺大錢的美男子。

只不過目前我們的水平與“看透”還差了至少97本書。

上雪在《投行之路》裡借用曹平生這個角色訓斥現在的年輕人,“你只是看起來很厲害,看起來很厲害與真正很厲害差了10000本書。”

在上雪看來,10000本書其實是實現自我水平飛躍的最低要求,只不過這種飛躍是全方位的,如果單單是投資理財這個方向,我們其實仔細吃透100本也可以開始上手實踐了。

這個領域寫出來的好書本就不多,我們選擇最優秀的,最受市場和專業人士認可的前100本已經足夠。

言歸正傳,上雪這一章之所以沒有直接論述新的乾貨,就是希望大家真正可以把上一章的內容消化,吞進肚子裡並且牢牢地長在身上。

作為一個苦逼的打工人,到底有什麼方法才能讓我們以一家公司的股東視角去審視我們所投資的公司?

只說道理不說方法絕對不行,不是上雪的風格。

所以在這裡上雪給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用起來特別好用的方法。

如果我們每月工資是10000元,之前完全沒接觸過股市,現在準備投資,我們可以拿出月工資的5%,也就是500元去投資。

因為金額非常小,即便我們入場後股價繼續跌,讓我們下個月就虧掉了20%,我們也不會特別慌,因為500元的20%也就100元,這個損失金額相信大多數人都能承受,如果我們買的公司本身非常好,是匹千里馬,符合六維評價標準,股價也在左側低估區間,那我們就應該一直拿著,而且股價越低,就越應該買入攤薄成本。

我們下個月的時候再拿出工資的5%買入,公司股價就算一年都起不來,我們的總投入也就6000元,這對於一個人全年生活影響應該不是特別大,如果你覺得影響挺大,那你就繼續降低投資比例。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可以訓練我們對於投資收益不確定性的承受能力,我們要讓自己的情緒開始慢慢習慣市場波動,習慣這個月投資收益是正的,下個月投資收益是負的。

人的內心和身體其實適應能力特別強,就跟我們的大腦一樣,經過訓練的大腦就是比沒經過訓練的大腦更善於做某類事情,比如很多中國人英文一說就結巴,但你讓他們做單選多選和完形填空那速度往往比美國人還快。

我們的心臟和情緒也全都可以被訓練出來。

切記,訓練的時候強度肯定是從小到大,就像舉重運動員,他們訓練的重量肯定是一點一點往上加的,沒有哪個新人一上來就舉那個最重的,不然運動生涯還沒開始就直接骨折了。

這種訓練至少半年或者一年,先找找感覺,在我們的思維裡,我們要時刻想著:

嗯,我95%是個打工人,5%我也在嘗試做點小生意,是個小老闆。

我這個生意嘛失敗了對我的生活影響也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成功了就算是給我改善生活賺外快了。

經營這個生意半年或者一年,市場給我的估值不上不下,沒關係,我認真學習了,這個商業模式是非常好的,每年這個生意的收入和利潤都在穩步增長,所以生意我還是要繼續做,因為市場總有一天會意識到我的生意是門好生意,我的公司不可能只值這點錢。

均值迴歸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就像位於左側的鐘擺遲早會往右邊擺一樣。

這種小訓練會極大幫助我們管理我們的情緒和增強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希望對大家有用。

後續論點見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僅用於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