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軒搖了搖頭,“到時候缺資金,再來拋售一輪債券也不遲。”
就在他們談話的期間。
鄭暄妍從外面走了進來,“他們都到齊了,會議可以開啟。”
鄭軒點頭之後,將後續的事情交代清楚便離開了。
他在拋售債券的同時,還調動而不少的軍隊,對於這次的戰爭,參戰的陸軍就多達五千人,加上一萬人的海軍。
在軍部原有的住址裡有唐藏,鄭一,席明達,鄧世安,羅財,還有不少新晉的將領。
這些都是鄭軒招呼過來的。
現在中蘭慢慢步入正軌,軍隊也不能再像之前那般,只有一個模糊的大概。
所以推行新的軍事體制,顯得十分有必要。
鄭軒打算透過這次遠征日藩,將這套機制逐漸完善,成為標準的模板,更是一個試驗田。
只是軍隊推行改革,不能大刀闊斧,只能小刀小試,隨後才能逐漸推廣開來,要不然觸碰到原有的利益,不少人會反對。
所以他這次只是叫來了官階不高的,如此以來操作的空間也就更大了。
鄭軒來到主位上,乾咳了一聲,正了正喉嚨,瞧著在座的眾人,“想必在座的各位,都瞭解這次會議的內容吧。”
見眾人點頭。
鄭軒也不拐彎抹角,“我打算藉此次遠征日藩契機,建立一個新的戰區司令,推行新的體制,這個改革我認為非常有必要,
你們想要知道更深一些,桌面上的冊子如今翻開來看看,裡面都有詳細的解答。”
眾人都翻開了擺在桌面上的冊子。
認認真真地閱讀起來。
這次會議將打算成立東海戰區司令,將會依次設立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和聯勤部等領導機關。
以團為主要的單位,轄下一個步兵營和兩個混合營為基礎作戰單位,而每個營分別有炮兵連,輕炮兵連,步兵連,工兵連,連下面則分為中隊,小隊。
每個人的性質,對應著連隊性質不一樣。
此為主要的陸軍作戰單位。
而海軍的作用,主要負責的是制海權,輜重補給,軍隊運輸,近岸火力支援。
當然海軍也有自己的陸戰單位。
在航行的情況下,這些陸戰單位便成為了海船的主要守護者,防止對方登艦作戰。
以上眾人不難了解。
無非就是軍隊的作戰單位,重新更改一番,變得更加精簡,由排變成了小隊,人數也從原來的120人縮減至30人的小隊,三個小隊為一箇中隊。
作戰體系也變得更加複雜,但至少上頭的命令能夠完完全全地傳入到一線作戰單位。
不再是之前那般大規模作戰。
但讓眾人眼前一亮的是,軍階出現了變化,幾乎是按照歐洲的軍銜,官階和軍銜兩個是分開的,但卻有一定的關聯。
更重要的是與之前的光復軍,有不一樣的待遇體系,更加系統規範。
可以說光復軍軍事體制是模糊的。
而這東海司令體制是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