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裡。
勞動局,工程部,保衛團,報社都在為此事負責,向那些商行或是工坊主推廣保險。
幾乎是連哄帶騙,王中正向外面公佈了官府對於災難處理的許可權,以及工坊所有者將負的責任。
頓時有許多人只能含淚購買。
他們也不懂這是什麼情況,但感覺如今光復軍打著撫卹的旗號,大肆斂財。
所有人只能把這口氣給嚥下,畢竟離開了此地,到了大清依舊被剝削。
但這裡的剝削程度比不上大清,一方利弊之下,商人們還是在這裡開廠建房。
鄭軒倒是不介意先背上這樣的罵名,等出現意外之後,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做法非常正確。
不過這樣一連便等了好幾天。
鄭軒在福州等來的訊息是,福州城的強拆工作順利進行,街道也變得乾淨許多。
當然有時出現一些么蛾子,比如不少窮苦百姓就生活在違建的帳篷之中。
頓時讓人下不去手。
只能用一堵一疏的法子。
建造大量的廉價帳篷,低廉地租給那些貧苦的百姓,這是為了將他們轉移出去。
不過卻動了一些人的乳酪子。
這些人違規搭建的建築,全都是用於供給底層的百姓居住,自己則躲在背後用於收租。
可是強拆之後,他們就喪失了不少的收入來源。
偶爾還能遇到一些人處心積慮地報復,他們明面上不敢與官府對抗,但還是能做出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比如在自己工作的地方點一把火,然後商鋪內就燃起了熊熊大火,並趁機搶奪商鋪的財產。
“我的商鋪呀!”店主頓時欲哭無淚,眼看自己的商鋪燃起了熊熊大火,自己卻無能為力。
“走水啦!走水啦!”
不少人慌亂地在裡面幫忙救火。
可這個年代,又沒有消防栓,又沒有消防車,用水桶打水慢慢地澆滅火焰,這種辦法有效但卻十分低效。
特別是燃燒在這種木質房子,火焰如同貪婪的魔鬼,快速地將整片商鋪吞了起來。
不久連同周圍的房子也燒了。
不過這次,光復軍保衛團出警的速度也變快了。
經過上一次的大火災,對於街道的防火措施也進行過一次改造。
街道兩旁新增了大量的水缸。
隨著滅火的人數增加,不一會火焰便得到了控制,最後是將其澆滅。
等那名店主望著商鋪一半化為灰燼,頓時欲哭無淚,裡面還有兩三名員工葬身於火海。
“這裡面的東西全都搬了出來,你點算點算。”
街道上幾個箱子,上面還擺放著沒有被燒燬的貨物。
人們將店鋪裡面的財物全都搬了出來。店主感謝一番眾人,之後看到了自己之前購買的保險。
於是死馬當活馬醫,打算拿著這份保險到銀行裡尋找賠償。
經過一系列的操作,銀行的專門負責保險事務的人,過來實地核實一番,並讓保衛團的人調查一下著火的原因,順便抓住了那位心懷不滿而放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