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醫術是所有科目裡最需要時時刻刻保持精進的,不要太驕傲哦,繼續保持努力!”李紅豔還是那樣的風格,微胖的身軀裡釋放出一種儒雅之感。
林陽聽了卻心中一凜,這是真正的諄諄教誨,一般關係的人是不會說出這種話的。
當下林陽肅然應道:“我明白的李老師,您以前不也和我說過‘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我會每天都保持謹慎的態度來對待每一個細節的。”
得到系統之後林陽的心態確實發生了很大變化,李紅豔的話是及時敲響的警鐘,林陽自然會牢記。
“哈哈,我就喜歡你這謙虛的樣子。”李紅豔笑道。
“沒想到你這麼快就要去綜合科了,都還沒來得及教你什麼。”
“上次說到補牙的配色問題,剛好下一個小朋友是前牙要求樹脂修復的,走之前給你講講。”李紅豔一邊手上做著治療一邊對林陽說道。
門牙因為部位靠前,跌倒和打鬧的時候都容易誤傷,所以兒童前牙缺損很常見,相信不少人都有小時候摔跤把牙齒摔斷的經歷。
李紅豔說的樹脂修復就是大家常說的補牙,用光固化樹脂把缺損門牙原來的形態恢復。優點是價格便宜,製作相對牙套簡單;缺點是基本靠粘接力固定,啃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啃壞。
林陽聽了李紅豔的話才驚覺,自己來兒童口腔科兩個星期,卻沒來得及學什麼就要走了。
當下有些唏噓,系統確實已經開始極為明顯地影響他的牙醫生涯了。
下一個病人進來了,因為是複診病人,所以李紅豔簡單交談之後就開始診療過程。
“那我就按規範來一次,首先比色板在自然光下比色。”李紅豔開始邊做邊教學。
所謂“比色”顧名思義就是比對顏色,用牙科比色板選擇要做的牙齒顏色。
牙科比色板相當於繪畫專業的色盤,上面有各種顏色的牙齒,能夠取下直接與牙齒對比。
一般是從明度、飽和度和色相三個層面依次與牙齒進行比較,選擇與患者牙齒本色最接近的顏色。
李紅豔深入淺出,從比色環境、比色方法和一些小細節入手,講得林陽頻頻點頭。
其中有一段讓他印象尤為深刻,林陽從中真正感受到了完美級和大師級的差距。
“臨床比色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病人的情況千變萬化,一蹴而就的天才是不存在的。要講其實能講很久,教科書有的我就不說了,我說說我自己的經驗。”
“牙齒露出來再到我們看見,是必須有光的。那牙齒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什麼?物理上說,包括鏡面投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顏色主要由牙本質的顏色決定,而釉質的主要作用是對光的散射。所以你要考慮,要總結,樹脂重疊起來以後顏色該怎麼調節……”
“一顆牙單獨拎出來的時候和一顆牙在整口牙裡存在的時候,兩者狀態又是不一樣的,就拿前牙來說,從中切牙(大門牙)到尖牙(虎牙),由前往後明度下降而飽和度提高。上下的前牙的顏色也略有差別,與下前牙相比,上前牙顏色偏黃……”
“年輕人的牙和老年人的牙又不一樣,年紀越大,釉質越薄,牙色越黃。這點在人體其他方面也體現得很明顯,所謂‘人老珠黃’,不單單是牙齒,就連瞳孔和面板都會不同程度變黃。口水的多寡也會影響顏色,口腔裡乾燥,牙齒的本色就明顯,明度高,飽和度低。有口水浸泡,牙色就鮮活…………“
“再說環境,書上只寫了自然光,從早到晚都有自然光,那麼到底是怎麼樣的自然光?有人就研究了,少雲晴天的自然光較佳,時間以上午10時至午後2時為宜。如果沒有自然光,在人造光下面又怎麼辨別牙色呢……“
“還有就是醫生了,醫生是否存在視覺疲勞,書上說的最好在幾秒之內完成比色你能否做到?病人的牙齦紅腫對顏色判斷產生了影響,你可以自動糾正嗎?病人只是最後做完了才看滿不滿意,過程都是需要你來把關的……”
林陽好像回到了大學那些在各種講座奔波、認真聽講的青蔥歲月,聽這一席話,勝讀好幾個月的書。
千里馬遇伯樂,方才奔騰千里;人遇良師,方能少走彎路。
一些原本似是而非的概念和感覺都在李紅豔的講解下慢慢串聯、融合起來,林陽只覺得自己受益匪淺。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
在得到系統的第二週,林陽得遇良師,李紅豔不但教了他“經”,還教他做“人”,原本已經在系統幫助下有點飄飄然的他又逐漸被李紅豔掰回了正軌。
李紅豔光光在比色這個一般醫生只用十幾秒就能完成的步驟上就和林陽講了足足十多分鐘,講完了病人也看完了,結束的時候甚至還是意猶未盡。
“現在很流行一個詞叫‘匠人精神’,我們口腔專業拋去口腔外科不說,經常有人把我們稱為牙匠,反反覆覆就在繞著這幾顆牙打轉,就更要求我們要精益求精、善益求善。要知道幾十年前,我們還沒有牙醫這個工作,那時候的牙醫都是理髮匠,理一次頭髮附贈拔一顆牙!”
清朝名醫吳謙曾言: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古人誠不我欺,林陽成長之路久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