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我能百分百預判危險> 第三卷 瞎子看見聾子聽見,啞巴喊相信愛情 232節 相當古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卷 瞎子看見聾子聽見,啞巴喊相信愛情 232節 相當古代 (1 / 2)

哼唱不著調也不知哪聽來的歌,趙君宗回到“尚京文旅部”,“燈火闌珊”是24小時營業的,他去的時候是大中午,回來時則就是“華燈初上”。

四個小夥伴依然努力在【真武界】奮鬥,四個學員也在【人間界】努力,餘瓜依然在“平板”上點點刷刷處理著公務。

“復古是必然的”,頭也沒有抬的餘瓜回答著,“一個【無雙集團】就誕生了多少世家、財閥?而關於此集團的訴訟,若是轉為紙質,則能堆成一幢大廈”。

“【聯邦】自然不會允許這樣龐然大物的存在,然而,【聯邦】處理【無雙集團】也是需要確鑿證據的,可關鍵證據總是不翼而飛”。

趙君宗眼光一閃,“【天闕】”。

“不單是【天闕】,所有如今復古的世家、財閥,背後都有類似的存在,【聯邦】任何針對他們的舉措,都會遭到強大的阻力”。

“而若是不講證據,蠻橫的處理,引發的動盪就不是【聯邦】能承受的更何況,【聯邦】內部也不是一團和氣。”

餘瓜放下平板,揉了揉眉心,“但【大資料】維護的是整體利益,與私人無關;若是私人犯法,【聯邦】則能依法追究,世家、財閥的子弟也就不敢妄自尊大”。

聽了趙君宗關於【命塔、命匣】的彙報,餘瓜伸手去拉抽屜,翻了翻後取出壓扁的煙盒,但牙一咬又扔了回去,顯然這傢伙正在戒菸。

趙君宗酗酒但不怎麼抽菸,但他戒酒時也是很痛苦的,此時也是身同感受,只是他無法體會餘瓜的壓力。

餘瓜現年33歲,已婚,身高一米七六,體重卻只有一百二十多斤,頭髮略為稀疏,使他整體看起來象個“病秧子”。

其父餘大魏,是【二司】司長,家世背景可謂雄厚。

而如此家世背,餘瓜卻是在一年多前,單槍匹馬抵達“尚京”,白手起家建立“兵統尚京部六處”。

雖然【兵統局】建立一百八十餘年,一個蘿蔔一個坑,但總會有位置空出來的,餘瓜不管是要鍍金還是幹出成績,都不需要如此艱苦“創業”。

將近兩年時間過去,餘瓜最大的成績,反而是發掘出“趙君宗”,其它的由乏善可陳,比如他建立的“六處”,以前只有他自己,如今加上趙君宗,整個“六處”只有兩個人。

就算不愛思考的趙君宗,也察覺出其中的蹊蹺,他有時會猜測,餘瓜來到“尚京文化旅遊發展部”,是不是懷有其它的目地。

趙君宗沒有什麼城府,心裡有什麼事都會表現在臉上,而餘瓜是最瞭解他的人,自然猜測到他此時在想什麼,“確實有其它目地”。

“啊?”趙君宗嘴巴略張的望著餘瓜。

“你知道【高軌低建專案】嗎?”

有點耳熟,趙君宗努力轉動他的小腦袋,猛然記得這是高考時的考試題目,約100年前,【聯邦】強令所有建築不得高於100米。

除了【聯邦】一些機構大廈外,所有高於100米的建築都需要拆除重建,在當時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只是【聯邦】強勢,沒有哪個集團機構敢違背。

【高軌低建專案】是一次龐大的拆除重建及遷徙,【聯邦】本土90%的高層建築被推翻,但不是在原址重建,而是偏移或是另擇他處。

【聯邦】不僅將大量民眾遷往偏遠之處,還包攬所有建築的“設計”,大量的建築不允許任何的改動,一旦私自改動,則觸犯【聯邦】法律。

在進行全面拆遷時,【聯邦】在全境鋪設“空軌”,內部外界也因此認為,【聯邦】是為了鋪設“空軌”,而進行此次震驚世界的“動作”。

【太上執兵御器真厲譜】致使“衛星”失效,而【大資料】代替了“衛星”所有功能,天氣、道路、隕石等等。

【兵統局】發現其中蹊蹺,是透過“無人機”的景象拍攝,然後一點點拼湊,才發現所有建築、空軌線路、道路等等,是無數的“祭壇”。

外形設計奇特的建築是“楔形”字,“空軌、道路”則是【行色力】運轉路線。

只要擺上合適的“祭品”,再輸入【行色力】,一場浩大而無人知曉的“祭祀典禮”就會進行。

“祭祀典禮”倒不怎麼複雜,祭壇、楔形字、祀線、祭品,都不需要吟誦,但真的不需要吟誦嗎?

“楔形”字是多音多意的,絕大多數【兵備使】懂得不少的“祭祀典禮”,但此處的“懂”,僅是依葫蘆畫瓢,而懂得的“祭祀典禮”也都是“固定”的。

所謂“固定”即是指向性明確、祈求清晰,也就無需“吟誦”,只要一切合規,“祭壇”即可啟用,但能否得到“回應”卻是未知。

【紅塵劫】降臨其實是有規律的,這規律就是“建築”、道路等或因年久失修,或因自然災害等等造成的“損壞”。

也就是“祭壇”出現破損的區域,則必然會有【紅塵劫】降臨,這就是為何長久以來,人口密集的城市,沒有出現【紅塵劫】的原因。

而象“薩措爾則”等偏遠區域,是沒有“祭壇”存在的,也就隱藏著大量的【紅塵劫】,並被作於其它的用途。

【高軌低建專案】執行的固然是【聯邦】,但提供全盤規劃的卻是【天闕】,下達各種指令的則是【大資料】。

【兵統局】懂得數百上千種固定的“祭祀典禮”,從中拓印下大量的“楔形”字,然而,真正掌握髮音的卻不足“百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