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不少野人,築路之後不願返居大庸,總有三、四十戶,我先讓彼等沿河下游擇地而居,言明獵獲之物、耕田所得,交五成與大夫,納賦輕了些,但畢竟初來乍到,先安穩個三年,再加至七成吧?”
“我還擔心賦重了。”
“申大夫心善,國中皆知,但治國卻不可一昧仁善,彼等野人,若與國人相同,則置國人於何地?彼等野人也失了進取之心。”
“明白了。”
“將來再有編戶,擇優以晉即可……”
“好的!”
一路閒聊,吳升也將金無幻夫婦、月娘引見給盧芳,盧芳最願意見到的,就是芒碭山越來越熱鬧,最好是四方來投,故此對他們極為熱情。
至主峰,離開時的幾間竹屋已經擴充套件到十二間,以竹亭、竹廊相連,圍繞著正中新建的一座寬大竹堂,竟然有了幾分宮苑氣象。
這是工尹卓吾子利用空暇給他擴建出來的大夫府,雖說竹屋易建,也花費不多,但卓吾子這份心意還是讓吳升很感動的。
當然,最令人感動,還是自發接手大量繁瑣事務的盧芳。
吳升就在中央最大的竹堂中舉辦酒宴,烤了野人獵戶進獻的芒碭山豬,邀請盧芳、眾門客、兩位甲長赴宴,也為金無幻夫婦和沈月娘洗塵。
為了向盧芳表示感謝,吳升道:“我擬為芒碭山聘兩位供奉——每年以財帛相奉,以重責相托,共建芒碭山莊園。此供奉非我門客、不是官職,與我無主從之分,修為必以煉神為限,德厚而才具者方可受我供奉,年奉十金……”
詳盡解釋了供奉之意,再次強調了平等關係之後,吳升詢問盧芳:“我願聘盧大夫為芒碭山供奉,主掌府庫財計,不知盧大夫意下如何?”
盧芳從司空改任山陵使,雖說上庸附近封邑尚在,但畢竟收入銳減,自己沒了權勢,手下幾名門客也就借不到勢、拿不到差遣,只能依靠盧芳就食。雖說門客們講的是忠、行的是義,但盧芳身為門主,卻不能不考慮這些問題。
每年十金的確是個極好的補益,關鍵是由吳升給他錢,這就把他捧在上位了,感受起來很舒服。
“供奉於我?這怕是有些不妥吧?”盧芳確認。
“盧大夫幫我大忙,哪裡不妥?有所勞便當有所得,此天經地義也!”吳升連忙勸道。
盧芳推脫兩句,見吳升“之意甚堅”,便“勉為其難”受聘了——申大夫說了,無官職無主從,這是兼職,與山陵使本官沒衝突。
取出十金奉上,又取出二十金請盧芳建立府庫,這位煉神境供奉就名正言順主持起芒碭山財計了。
既然說了是兩位,另一位當然也跑不了,吳升向在座的金無幻躬身:“我打算聘金老弟為芒碭山供奉,同為年奉十金,不知金老弟可願相助?”
金無幻眨了眨眼:“我做供奉?我能做什麼?”
吳升道:“我擬設傳道堂,請金老弟助我擇選弟子,傳道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