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3章完成 (3 / 3)

太古船塢之前是太古洋行的全資子公司,也沒有董事會,只有總經理和幾名副總經理,眼下還是要先商議如何緩慢接管太古船塢,只要派去一名總經理先熟悉一段時間再看情況進行管理。

阮桃發愁道:“公司沒有相關的經驗,派誰去都差不多。”

衛東說道:“原來的總經理是施懷雅家族的人吧?”

阮桃道:“是的,已經離任了,現在有三名副總經理主持日常工作。”

衛東想一想說:“那你和晏莉去和他們談,看看能不能為我們所用,如果能談來,就提拔一個來當總經理,我們再派一個人去當副總。”

阮桃道:‘那下午我去太古船塢去看看。’

這邊衛東和阮桃商量如何接手管理太古船塢,那邊滙豐銀行的副主席包約翰也召開了一個小型的會議。

與會者有怡和的主席紐壁堅,太古的主席彭勵志,會德豐的主席約翰馬登,英之傑的主席韋彼得,和記國際主席祁德尊,中華電力的米高·嘉道理等管理香江的日落國人。

別看這些人名字有的像是華人,其實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白人,只是在香江都取了一箇中式的名字罷了。

作為發起人滙豐的包約翰說道:“之前秋雨集團還只是賣圓珠筆和打火機,賺的錢雖然多也還是能接受,可現在發明了電子錶這個高利潤的電子產品,據推算一年可以賺取十多億的利潤。這比在座的每一家洋行都多吧?”

電子錶一年十多個億,再加上圓珠筆,打火機的利潤,還有每年四個億的代理費用,肯定能超過二十億了。

怡和的主席紐壁堅說道:“我們算的還不止,一年超過三十億還是有可能的,不要相信秋雨集團給出的資料,都是壟斷的產品怎麼可能只賺二十億?”

這時候香江的經濟就掌握在這一群人手中,怡和和滙豐的力量最強大,許多人都認為港督府都要排在後面,至於馬會這些人也都是董事,可以說沒有什麼區別了。

滙豐和怡和都發聲,再加上每一家都也都做過類似的推斷,只是推斷的金額大小不一,總的來講就沒有低於二十億港幣的。

現在和記,會德豐的市值連十億都沒有,也就怡和和滙豐的市值能超過二十億,注意這是其市值,而不是盈利。

想一想秋雨集團一年利潤超過二十億,那秋雨集團的市值怎麼也有二百多億,甚至超過三百億的可能。

米高·嘉道理說道:“秋雨集團主要是發明獲得專利,然後生產專利產品賣往全世界,和我們沒有什麼衝突吧?”

米高·嘉道理執掌了中華電力,發電主要供應新界和九龍地區,沒有自己的貿易行,也沒法和秋雨集團合作賺取利潤,所以和秋雨集團沒有什麼交集,今天過來主要是身為一家英資家族,在很多事情上是共同進退的。

祁德尊最近和易衛東打交道最多說道:“我曾和易生聊過,易生不僅發明了電子錶,還有一種計算器正在研究中,還有花費一百五十萬美金購買了積體電路生產線,生產的圓晶片一直在倉庫裡放著,沒有投放到市場上,我也和漂亮國的朋友瞭解過,這個圓晶片一張就幾十美元。”

&n的長度,小的都可以裝進口袋裡,這樣的單價怎麼也要幾十美金吧?

再加上積體電路的生產線生產的圓晶片,也都是暴利的專案,眾人被兩個訊息震撼到了,秋雨集團怎麼能這麼賺錢啊?

約翰馬登問:“也就是說秋雨集團以後一年的利潤都能超過五十億,甚至能達到上百億?”

韋彼得的英之傑是洋行裡最弱的,現在市值都沒有五億,後世也早早被華資收購,一般都說是四大洋行了的。

說道:“這賺的也太多了。”

是啊,在座的每一家都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才積累了這點家業,竟然被一個毛頭小夥子兩年的時間給超越了,誰看不眼紅啊!

7017k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