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聊聊皇帝的稱呼

以前辮子戲挺多,所以也就錯誤的引導了一些朋友們,咱在這裡寫一些關於稱謂的常識。

1.對皇帝的稱呼:

最為常見的就是“陛下”,從漢朝用到了“我大清”,用於第二人稱。

但是“我大清”又創造了一項新的稱呼:萬歲爺(或者主子爺)。這導致陛下的使用頻率在清朝不是很高,主要用於公文奏章裡。

再比較出名的就是宋朝的“官家”,這也是辨識度最高的皇帝稱呼,叫皇帝“官家”的必是宋朝,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都可以用。其實這個稱撥出現在五代時期,只是在宋朝流行開來了。

“皇爺”也是常見的稱謂,在明朝流行,第二第三人稱都可以。

除了這幾個外,還有“聖人”、“至尊”、“聖上”、“主上”、“大家”、“天家”、“縣官”等,挑幾個給個出處。

“大家”:我死,當次索皇后、大家矣!——《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后妃上。

“聖上”:太常恆議“今聖上繼武皇帝,宜準漢世祖故事,不親執觴爵”又曰“今上承繼武帝,——《晉書》卷十九·志第九。

“至尊”:玄暉曰:“至尊何在?“昭儀李漸榮臨軒謂玄暉曰:“院使莫傷官家,寧殺我輩。“——《舊唐書》卷二十上·本紀第二十上·昭宗。

“主上”:祐引騎擊高村,村人高君狀遙責祐曰:“主上提三尺劍取天下,億兆蒙德,仰之如天。——《資治通鑑》唐紀十二。

至於皇上,那是電視劇裡亂來的。

2.大人:

清朝才開始用大人稱呼官員,“我大清”之前一般是指父母,春秋戰國時期大人也指王公貴族。

在虞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狄,今為大人——《國語·魯語下》仲尼論大骨

PS:我以前寫過一本春秋的小說,用大人指代王公貴族,被一個讀者朋友噴了一頓,說我沒有歷史常識。

3.後宮的稱謂:

漢朝皇后只稱為皇后,皇太后的稱號可以是“皇太后陛下”。

從魏晉開始,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都統稱為殿下。

唐代宋代也是如此,皇后為殿下。但是在一些大臣拜箋中,也有稱皇后為陛下的,不過這樣的很少。一般都是尊稱為皇后殿下。不過宋代對皇后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就是聖人。宋代宮中稱皇后為聖人,稱太后為娘娘。

明朝開始,口語上,對皇后、妃嬪們稱呼為娘娘,不再加殿下或者陛下。官方檔案上對皇后還是加殿下的,而皇太后一律加陛下。

“俺大清”在這點上襲承明制。

從唐朝開始,嬪妃稱呼一般是姓氏加封號,如“蕭淑妃”,沒有娘娘。從明朝開始才有娘娘的字尾。

而後宮嬪妃,在皇帝面前,一般自稱“我”、“妾”等。

有個冷門的說法,據說皇帝們平時生活中不用“朕”自稱,而是用“吾”、“我”等,朝會、廷議、祭祖等正式場合才用朕,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