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還是毫不猶豫道:“這點銀子花得值啊,畢竟,京城貢院是會試的地方,是大明最為重要的幾處所在之一,我們花幾萬兩銀子算不得什麼吧?是戶部沒有盈餘了嗎?戶部如果擠不出這筆銀子來,你直接去內庫支取。”
好吧,徐光啟只是精打細算慣了,一次讓他花幾萬兩銀子,他著實感覺有點心疼。
其實,這會兒戶部並不差錢,別說幾萬兩了,幾十萬兩甚至幾百萬兩都能拿的出來。
他連忙搖頭道:“皇上,不用從內庫支取,戶部盈餘多著呢。這幾年稅賦收入是成倍增長,我們的支出卻沒有增長多少,畢竟內庫都把糧餉這塊包了,省了這筆最大的支出,戶部一年盈餘都有數百萬兩了。”
這麼多的盈餘,那還不趕緊想辦法花!
泰昌不解道:“你們留這麼多銀子幹什麼?”
這不窮怕了嗎?
要知道,以前朝廷可都是緊巴巴的,錢根本就不夠花。
不說別的時候,萬曆一朝四十多年都是如此。
神宗萬曆皇帝那是使勁捂著內庫,把戶部的銀子可勁的花,搞得朝廷每年都不夠錢花。
最終,神宗萬曆皇帝還把內庫摳出來的錢全賜給那幾個分封出去的藩王了,一文錢都不給太子或者說當今的皇帝留。
唉,這先帝跟當今皇帝多大的仇啊?
當然,這是皇家的事,他沒資格說,也不敢說。
谷藵
徐光啟只能微微嘆息道:“皇上,您應該知道萬曆朝的時候朝廷有多缺錢吧,當時打個仗賑個災什麼的都只能先扣著大部分官員的俸祿不發才能摳出錢來,後面搞的沒辦法了,還到處納捐,找商戶籌錢,皇上,我們是窮怕了啊!”
呃,你們窮怕了也不能一年省下這麼多銀子不花啊!
泰昌細細的解釋道:“子先,這朝廷的錢跟個人的錢不一樣,個人的錢省下來還能留給子孫後代,朝廷的錢省下來能幹什麼呢?
這錢又不能生錢,而且,這會兒大軍的糧餉和賑災都無需戶部來出錢,你們留著錢幹嘛?
你們應該想辦法把錢花了,給老百姓創造更好的賺錢條件,這樣稅賦不就越來越多了嗎?
比如,讓工部把連通各州府縣城的官道修好一點,多引進些馬騾什麼的,這樣商戶收購貨物方便了,老百姓賺錢也方便了,這稅賦不就越來越多了嗎?
又比如,讓農部投錢多開發點高產作物,推廣種植,就好像紅薯土豆乃至玉米什麼的,產量可是比水稻小麥高多了,而且還可以根據季節輪番種植,根本就不影響原來的作物產量。
這樣一來,農戶不就等於平白增加了一倍甚至幾倍的收入嗎?
農戶的收入高了,就能買更多的東西了,商戶也能賺更多的錢了,朝廷的稅賦不又多了嗎?
這才是生財之道啊!”
呃,好吧,這些是應該好好考慮一下。
問題,這會兒我們說的是貢院啊!
徐光啟頗為不解道:“皇上,我們為什麼要把貢院拆了重建呢,就算是把這半邊街都買下來,我們也只需在外圍添考棚就行了啊!”
這個當然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