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這些藩王現在表現出來的能力,把東瀛六十六國全部分封給他們那簡直就是自找麻煩,到時候東瀛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子。
所以,這封地不能按以前的規矩亂封了。
還有爵位。
大明的爵位體系其實挺亂的。
比如王爵,好像就只能封給寸功未立的藩王,還有藩王那些嫡子什麼的。
這些人好像憑著老朱家子孫的身份躺那裡也能封王,其他人卻是拼死拼活,立再大的功都沒法封王。
如果老朱家只是封了一個兩個藩王也就罷了,甚至十個八個的也沒多大問題。
問題,原來大明的藩王就有幾十個,郡王更是多達幾百個!
這對於公平二字無疑是一種諷刺!
這對於拼死拼活開疆擴土的有功之臣更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話可是一千多年以前就被人給吼出來了。
洪武大帝卻好像未曾聽說過這句話,就是要讓老朱家人生下來便封王。
還有爵位本是分為“公侯伯子男”,這一套爵位體系也已經沿用上千年了,到了洪武朝卻被閹割了,變得只剩下公侯伯爵了!
說實話,他是真不明白洪武大帝為什麼要把子爵和男爵給削了。
難道就為了標新立異?
這麼搞,其實對犒賞有功將士是十分不利的。
因為分封的爵位裡面最低都是伯爵啊!
一個伯爵得多大的功勞才能封?
他把子爵和男爵一閹割,大明將士想要獲取爵位便變得難於登天!
所有,大明這兩百餘年,除了洪武朝和永樂朝因為兩場大戰而大肆分封了兩批公侯勳貴,後面十餘個皇帝就沒給幾個有功將士得到爵位。
甚至,後面十餘個皇帝給有功將士分封的爵位都沒有那些皇后皇貴妃什麼的親戚,因為沾親帶故而獲取的爵位多。
這或許就是明軍越來越弱的原因之一。
大家都沒多少動力啊!
對於有功將士來說,伯爵太難封,侯爵和公爵那是更不用想。
那些什麼外戚是隨隨便便就能封個爵位,伯爵、侯爵什麼的簡直就跟開玩笑一樣!
也就是說,拼死拼活很有可能什麼都撈不到,甚至,想要獲取軍功獎勵都要命長才行!
那為什麼拼死拼活呢?
這就好比,考生去參加考試,老師給評分,要麼就是八十分,九十分,一百分,要麼就是零分,中間連六十分和七十分都沒有!
而想考八十分、九十分、一百分又難如登天,考了一兩百年,也就那麼幾個人有分數,其他人都是零分!
說實話,這太荒唐了!
洪武大帝定下的分封制度著實有點坑人,不但坑了大明,還坑了老朱家的後世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