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瑀脖頸都粗了,正要開口反駁,李善搶在前面道:“太子殿下此言甚是。”
“懷仁且分說一二。”李淵有點動搖了,李善也贊成出兵嗎?
“陛下,宋國公,太子殿下此策挫敵銳氣還是其次,首要惑敵。”李善正色道:“若是任由胡騎鋪天蓋地而來,遮蔽戰場,圍困長安,各地援軍很可能會各自為戰,難以彙集。”
李世民贊成的點點頭,“必要首戰挫敵銳氣,使敵難以探明京兆兵力,才能讓河東、延州各地援兵陸續趕至長安。”
李淵微微點頭,李善向對軍略不太瞭解的蕭瑀解釋道:“突厥、薛延陀均是騎兵,京兆太大了,胡騎最是擅長大範圍穿插,一旦繞到長安北側甚至東側……”
“長安不敢貿然出戰,而河東、延州甚至陝東道的援軍會被一一擊破。”李淵也醒悟過來了。
“首戰挫敵銳氣,只需要拖延一兩日,河東、延州的援軍就能從北側、東側趕來。”李善舔了舔舌頭,“不要也不能太過冒險,以掩護隴州、岐州兵力回撤京兆為先。”
“呃,最好是隻攻突厥,放過薛延陀……”
“不不不,如果是隻攻薛延陀,他們從未與大唐正式宣戰,或許會退去……”
李世民好笑道:“此戰以蘇定方為主將,由他自擇之吧。”
“那便如此,以蘇定方為主將,尉遲恭、秦瓊為輔。”李淵下令道:“率三千騎兵西向,掩護隴州、岐州兵力東撤,若有機會,挫敵銳氣。”
“是。”蕭瑀躬身應是,命一旁等待的崔信撰寫詔書……今天從早到晚,崔信就沒離開過兩儀殿,手腕都酸了。
李淵揮揮手,讓人將地圖拿來,“一日之內,府兵成軍萬餘,佈置在這幾地……”
這個資料不算誇張,普通的州府只有四五個縣,而京兆有四十多個縣,光是折衝府就有百來個。
折衝府按制兵力分為三檔,八百、一千和一千兩百人。
不過如今尚有部分兵力駐紮在江南、河北,去年兩次靈州大敗,李善率兵出征的兵力大都是從京兆折衝府抽調的,這些兵力大都留在了靈州軍、延州軍內。
更何況因為河東戰局急轉直下,劉弘基、李世民先後抽調兵力去了河東,以至於京兆內兵力不足。
但即使如此,一聲令下,一日之內,也能成軍萬餘,而且都是戰陣老卒。
李善仔細看了會兒,咸陽、戶縣、涇陽三縣從南北西三面拱衛長安,其他的兵力一部分進入長安,另一部分分散在各個鎮子內。
“戶縣周邊有大河阻斷……”李善在地圖上比劃了下,“岐州、隴州南撤的兵力應該駐紮在禮泉縣、武功縣左右?”
“不錯。”李世民神色略有些複雜,“禮泉、武功之間,尚有一座軍營,是早年征伐西秦留下的,中軍大帳就設在此處。”
李善點點頭,轉頭看向李淵,“陛下,臣今夜啟程,不過若是胡騎穿插至北側甚至東側,還需秦王殿下於長安坐鎮指揮。”
“徵調的府兵調出三千由你帶去,此戰以涇州道行軍總管統之。”李淵顯然與李世民商量過了,“除卻蘇定方、尉遲恭、秦瓊之外,西河郡公溫彥博出任長史,曲鴻、王君昊、周舫、範季慶、劉黑兒都是你用慣的,盡皆帶去。”
李善躬身行禮,“臣當不負所托。”
僅僅靠尉遲恭麾下的三千精銳,李善只能浴血,但如今手中有萬餘兵力,李善總算有些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