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都布可汗一路殺入京兆,殺到長安城下……
所以,張仲堅決定不能固守,如果能給都布可汗製造一些麻煩,至少要讓都布可汗知道,鳴沙大營已經遣派偏師,隨時都能踢你的屁股。
張仲堅先遣派信使去原州,將戰局變化告知張士貴,同時遣派劉仁軌率百騎渡過黃河為斥候查探突厥動向。
但沒想到,昨日早晨出發的劉仁軌幾乎全軍覆沒,只帶了三四個唐兵狼狽不堪的逃回黃河邊,幸運的被水師救回了鳴沙。
劉仁軌帶回來的訊息是,由北而南的胡騎鋪天蓋地,好似傾蓋烏雲,涼州已然失陷,劉仁軌冒險生擒俘虜,最終確鑿是鐵勒諸部大舉南下,領兵的是薛延陀首領夷男。
這樣的訊息如何不讓眾將惶恐不安,一個不好,社稷有傾覆之危。
幾乎就在同時,涼州境內,姑臧南山的山腳處,數萬大軍之中,都布可汗雙手握住了臉色並不太好看的薛延陀首領夷男,鄭重的許諾,“此戰之後,許鐵勒建國。”
說完這句話,都布可汗拔出了腰間的金刀,刺破了手臂,血液墜入侍衛端著的酒杯內,夷男苦笑著拔出匕首效仿。
兩人同時舉杯一飲而盡,周圍一片寂靜,突厥族人眼中閃爍著狂熱,在啃了鳴沙大營那麼多天後,有鐵勒諸部之助,必能大破唐軍!
而薛延陀部落的族人眼中是興奮,他們盼望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國度,他們曾經嘗試過,但迎來的是殺戮和覆滅,這一次都布可汗立下了重誓。
如今西突厥正在內亂,而東突厥已經實際上分裂為了兩部,換句話說,都布可汗雖然是迫不得已,但也的確不會毀諾……不然都布可汗將會面臨著腹背受敵的窘狀。
這正是薛延陀立國的最好時機。
這些夷男心知肚明,都布可汗更是清楚,這也是他為什麼只帶著幾十個侍衛就入薛延陀大軍的原因。
“草原上部落之間各自攻伐,千百年如此。”都布可汗高聲道:“但中土一統,大唐建國,頻頻殺戮,阿史那子弟壘起的京觀非止一座!”
“此番南下,財物、男女、糧草自處之,但必要砍下魏嗣王李懷仁頭顱!”
夷男心裡苦笑不已,數年前在顧集鎮外見到的那個青年的容貌在腦海中閃過,他也沒想到,自己率軍離開之後,頡利可汗會那樣慘敗在對方手中。
去年的涇州一戰夷男也聽說過,兩位可汗再次攜手,還是遭到了一場慘敗,也難怪都布可汗與突利可汗寧可分裂,也必要殺此人。
“可汗真是好手段。”夷男深吸了口氣,其實他是不想參與這一戰的,他只想坐看大唐與突厥大戰,幫著突厥擊敗唐軍,對薛延陀也沒有什麼好處,阿史那一族再次蓋壓草原,薛延陀部落更難以立國。
相反過來,如果援手唐軍擊敗突厥,很可能可以迅速立國,但夷男也並不想這麼做……如此強大的中原帝國,難道不會將手伸進草原嗎?
所以,夷男更希望的是坐山觀虎鬥,他甚至特地遠遠的躲到了鬱督軍山,就等著大唐與突厥兩敗俱傷。
所以,當大唐的黃門侍郎崔明干與駙馬都尉喬師望攜帶冊書、鼓纛而來,欲冊封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並許薛延陀部落建立汗國的時候,夷男遲疑不定。
事實上,在崔明幹、喬師望遠道而來之前,都布可汗遣派的使者早就抵達鬱督軍山,日夜勸說夷男起兵南下。
就在夷男準備一直拖下去的時候,都布可汗遣派的第二批使者到了,來的是東突厥執失部酋長執失思力。
執失思力抵達鬱督軍山後,未去見夷男,猝起舉刀,將大唐使者崔明幹、喬師望以及數十隨從一併斬殺。
數年間,大唐先降服吐谷渾,後數敗突厥,前後三位可汗都慘敗而歸,可以說如今的大唐已經是軍威極盛,難道能容忍遣派的使者就這麼死在漠北?
更別說死的還是一位黃門侍郎與一位駙馬都尉,一個是博陵崔氏中堅,一個是李淵的女婿。
更何況,就算是前些年大唐與突厥幾次大戰,相互都有俘虜,但都沒有下殺手,而兩位使者現在死了,難道唐皇能容忍?
夷男雖然大怒非常,但卻也無可奈何,權衡之後不得不領四萬精銳日夜兼程南下,抵達涼州後只用了半日就攻陷了涼州,並與渡河的都布可汗的三萬騎兵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