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上還說不出莊子,今天就進宮覲見。”崔信顯然也是憂心忡忡,“這兩日有些不對勁……”
“嗯?”李善有些意外,以崔信的政治敏感度,居然也感覺到不對的地方?
“門下省黃門侍郎薛元超私下提及,有朝臣上書,彈劾太子。”崔信低聲道:“罪名是聚眾不軌。”
仁智宮事變之後,搖搖欲墜的東宮已經沒有什麼號召力了,這個罪名顯然是指長林軍啊,李善眼珠子在眼眶裡轉了轉,“誰?”
“軍器監丞李思誠。”崔信自然是打聽過的,“此人是趙郡李氏出身,其長兄就是李思行。”
“噢噢。”李善登時理解了,李思行是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後來一直在齊王府,仁智宮事變後,齊王被廢為庶人,李思行雖然可以免一死,但這種謀逆罪是不在其中的。
劉文靜還能免二死呢,還不是被剁了,最終李思行被斬首,只是不像其他人一樣家人流放嶺南而已。
李思誠不知道以前是什麼背景,但應該是逢迎秦王,或者說是逢迎李淵。
“陛下那邊?”
“門下省將奏摺上呈,陛下未有處置。”
這是留中不發,李善不自覺的伸出手指,扣著嘴唇上的死皮,他從來不相信所謂的巧合,在如今的局勢下,長林軍可以說是東宮唯一可以依仗的武力,東宮如若起事,不可能不用長林軍。
但也是因為長林軍是東宮最後的底牌,從仁智宮回京之後,突厥已然有南侵之像,不管是李淵還是李世民都沒有強行讓東宮徹底解散長林軍,只是裁撤而已。
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個七品小官突然矛頭直指長林軍……這是李淵的意思,還是秦王的欲擒先縱,再或者是李建成、裴世矩的試探?
李善有些頭痛,其實在仁智宮時期,他就建議李世民快刀斬亂麻拉倒,直接把長林軍和羅藝全都收拾了,東宮就算想謀逆都沒本錢!
就算在過程中東宮要拼死一搏,甚至羅藝起兵造反,收拾起來也簡單……但李世民很確定的否決了。
李善私下想,一方面應該是李世民力求完美的性格,都已經到這一步了,何必還要逼得東宮謀逆呢?
以後史書上會怎麼寫?
萬一東宮謀逆,李世民沒出事,而李淵卻出了事,那就操蛋了,本應該完美的帝位傳承可能會沾上一些意味難明的色彩……其實李善覺得李世民真沒必要這麼想,你歷史上這方面本來就沒什麼好名聲。
另一方面,李善覺得李世民是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想盡快解決掉裴世矩。
現在好了,秦王是穩操勝算,但長安城內的局勢,卻是如此詭異難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