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沉吟片刻後嘆道:“二郎類朕,頗有情義。”
李善沒吭聲,但也聽得懂這句話的意思,李淵對親近的臣子的態度算不上刻薄寡恩,而李世民對麾下將領更是關懷備至,如果他日要大用李靖的話,那就不能用李世績或者張公瑾出任代州總管,以免君臣起隙。
“還聊了什麼?”
李善有些意外於李淵的窮追不捨,想了想說:“還說了左千牛衛將軍的出缺,秦王殿下提及要遷居出宮……”
“嗯,以防不測。”李淵點點頭,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廢太子是肯定的,只是要尋找到好的藉口和時機,而這一次絕不能成為藉口,“左千牛衛將軍宇文韶下獄論罪,二郎屬意何人接任?”
“聽凌公、長孫輔機提及,倒是有人想搶呢,如段志玄、侯君集、黃君漢……”李善嘿然道:“倒是房玄齡提及讓臣舉薦,這是非要將臣扯進來啊,也不知道安的什麼心!”
李淵丟了個白眼過去,“房玄齡那是好意,你還拿來說嘴!”
李世民對李淵的心思琢磨的很透,下一刻李淵就笑道:“懷仁身邊親衛統領中,何人堪出任左千牛衛將軍?”
“論能,劉黑兒、曲四郎都不錯,不過他們都沒領軍職,臣已然退卻了。”李善並不在乎將這些事說給李淵聽,“房玄齡倒是看中了侯洪濤。”
“侯洪濤?”
“左監門衛長史,一直堅守至翠微殿,負創六處。”李善解釋道:“只是連升三級,提拔太過。”
“也是忠勇之士,算不上太過,那便是他吧。”
李淵就這麼簡單而堅定的定下來……顯然,這次仁智宮事件,讓李善在這位大唐皇帝心目中地位再次拔高,更加信重了。
“另外左監門衛將軍馮立,其人如何?”
馮立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愛將,也是李善的舊部。
李善毫不猶豫的說:“其人善武且忠……馮立於帳篷內書萬言為太子辯解,雖文字簡樸,但其情感人,前幾日秦王殿下與房玄齡均曾有所褒讚。”
“二郎有量。”李淵也聽說了這事,在東宮屬官中,一直在為太子辯解的有三個人,王珪、魏徵與馮立。
“右監門衛將軍李高遷當去職。”李淵繼續道:“此人雖是晉陽老人,但入關後少有戰功,當年大敗於苑君璋,若非懷仁,險失雁門關。”
李善沒吭聲,李高遷的確是個廢材,但卻是東宮一脈的核心成員……雖然太子看似更加倚重燕郡王羅藝,但實際上如李高遷、馮立才是太子的“自己人”。
這說明李淵開始著手削除東宮的勢力了,削除勢力,首先肯定是要削除武力。
所以,首先將最重要的北衙禁軍中的東宮一脈踢走……馮立有可能不會離職,但李高遷是肯定要被踢走的。
當然了,還有兩個關鍵,一個是長林軍,另一個是燕郡王羅藝。
果然,下一刻李淵就說了,“羅藝外放河州總管……薛萬徹,懷仁以為此人如何?”
“臣不諱言,薛萬徹、薛萬鈞兄弟,武藝超群,勇力絕倫,更善騎戰,為大軍先鋒,不弱尉遲恭。”李善一邊說著一邊覺得詫異,李淵將羅藝外放,卻沒有處置長林軍。
也是,如今恐怕只有那些長林軍能維繫李建成那脆弱的神經了,如果迅速解散長林軍,只怕被逼入絕境的李建成會拼死一搏,這不是李淵想看到的。
“夏州總管……”
“其實薛萬徹善戰,或可為一軍副將、先鋒,但為一軍主帥,非大勝即大敗,也不宜為方面之將。”李善誠懇的說:“當日以其出任夏州總管,也是迫於無奈。”
李淵對李善的態度非常滿意,如果凌敬在這兒,就要冷笑嘲諷幾句了……頭髮絲都長滿了心眼。
李善先是用薛萬徹帶出了薛萬鈞,然後又客觀的評價了薛萬徹這位義結金蘭的兄弟的優劣,這讓李善保持客觀但略偏向秦王的態度展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