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到處都在傳言類似的話……
“難怪邯鄲王那麼得陛下信重啊!”
“難怪之前陛下許邯鄲王節制北衙禁軍,執掌宮禁啊!”
“難怪雁門大捷就能被冊封郡王……”
“難怪天門山一戰,邯鄲王縱馬狂奔,急行來援!”
很多人在心裡嘀咕,有沒有可能是真的呢,無風不起浪啊!
如果是真的,那太子、秦王還真要小心點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
畢竟現在關內道兵力可都在邯鄲王手中呢。
甚至早朝時候,還有腦子不太好使的官員上書建言召邯鄲王回京……呃,被中書令楊恭仁痛斥,李淵黑著臉將那個倒黴鬼發落到交趾去了。
這種人在朝中差不多是大熊貓,但大部分人都對李淵所說的乃突厥離間的說法半信半疑,其中不少人都將視線投向了站在最前面左右兩側首位的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
李建成是蒙逼的,他倒是聽到過類似的流言,但從來沒放在心上,畢竟李善是如何得父親信重,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他基本上都是看在眼裡的。
李世民是無語的,他不知道這是不是突厥用的離間計,但可以肯定不是自己這一方乾的,而且流言在短短几日內遍傳長安,會不會是東宮的手筆呢?
兄弟倆對視了言,李世民在心裡否決了這個思路,隨即轉頭瞄了眼站在自己下首不遠的門下省侍中裴世鉅,有沒有可能是這隻老狐狸?
但這種流言蜚語看似會攪亂奪嫡事,但實際上的殺傷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畢竟從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再到平陽公主、李道玄等宗室都心知肚明。
李世民在心裡盤算,是為了北衙禁軍嗎?
等到李善收復三州,驅逐梁軍,甚至擒獲梁師都、梁洛仁,功高至此,現在李善身上還沒卸任的司農卿就不太合適了,很有可能會出任十六衛大將軍,再次節制北衙禁軍。
而這條流言的出現,有沒有可能導致李善不願意,或者李淵不授其節制北衙禁軍呢?
有一定的可能,但父親對懷仁信重非比尋常,成功的可能性並不高……想到這兒,李世民的視線與裴世鉅撞了撞,兩人都若無其事的移開了視線。
呃,的確不是裴世鉅,他已經想明白了,自己一次次的出手,結果是那位年輕的對手一次次的揚名天下,對這樣的人物,那些小手段已經沒有意義,陛下對其的信重,也不是這些虛無縹緲的流言能影響的。
整個太極殿的人都在琢磨,最後幾排的一箇中年官員袖中的雙手緊攥成拳,指甲都刺入肉中,卻感覺不到一絲疼痛。
好吧,被列入宗室,冊封郡王,現在還要給自己找個做皇帝的父親了?
李德武沒去想那麼多,他第一時間就鎖定了,這條流言蜚語很可能是突厥放出來的離間計,但推波助瀾的,卻很有可能是自己那個兒子的手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