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君璋受突厥逼迫,不得已三月之內兩次起兵攻打馬邑,雲州民間凋零,再加上突厥劫掠朔州,大量百姓得商隊引導東遷雁門,落戶代縣。”
李淵悠然道:“懷仁授以田,賜予宅,一視同仁,不偏不倚,百姓拜服,馬邑逃兵連連,甚至苑君璋身邊親衛都逃入代縣。”
“苑君璋已失根基。”李世民斷然道:“父親當厚賜以收其心,他日馬邑、雁門互為掎角之勢以抗突厥。”
“二郎說的是。”李淵點頭道:“平陽已然引苑孝政入宮,為父召集宰輔相詢。”
這樣的禮儀,的確稱得上隆重,也顯示了李淵對佔據馬邑的苑君璋的重視。
此時此刻,承天門大街西側,門下省內。
裴世矩微眯雙眼,盯著手中這份奏摺。
劉世讓會投突厥?
裴世矩不太相信李高遷這份奏摺……雖然後面有襄邑王的附議。
自從上次受了羞辱之後,裴世矩一改入唐以來諸事不管的態度,每日值班門下,勤於公務。
與中書省、尚書省不同,門下高官官有兩人,兩位侍中。
門下省主稽核復奏,一方面封駁中書省所擬有失當之處的詔敕,一方面各部、各寺、各院以及地方的奏摺,都必須過門下省的審議……其中只有六部的奏摺,是先透過尚書省,再遞交門下省,其餘的奏摺,一旦入朝,首先是被送入門下省。
江國公陳叔達與裴世矩同為前隋舊臣,但地位、名望相差頗遠,對其很是敬重,只要是裴世矩接受的奏摺,陳叔達就撒手不管。
而裴世矩每日值勤,過手的奏摺說多也多,說不多也不多……他盯著的只有一個地方,河東道。
所以,李高遷這份彈劾劉世讓暗通突厥頡利可汗的奏摺,第一個看到的就是裴世矩。
有用嗎?
裴世矩腦海飛速的盤旋,如果沒記錯,前幾日還聽太子提過一次,李善小兒如今常駐雁門關。
“裴公。”陳叔達在門外行禮,“陛下相召。”
裴世矩順手將李高遷的奏摺塞到最下面,手撐著桌案緩緩起身,陳叔達趕緊過來扶了一把。
“多謝叔達了。”
“裴公老當益壯,只是久坐而已。”
兩人隨意聊著出門,入太極宮被宮人引入兩儀殿。
剛剛坐定,只聽李淵提了個開頭,裴世矩眉頭一揚,心裡開始盤算起來……這倒是個意外的機會。
但在被連續羞辱兩次之後,裴世矩決定,這次自己還是不出面的好……思索間,他的視線落在了李建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