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寂靜無比,聖人在國事上拒東宮,擇秦王……這是很久很久都沒發生過的事了。
陳叔達回想了下,大約從武德四年秦王回京之後,雖然名義上任尚書令,但實際尚書省是由左僕射裴寂負責,秦王也就能在陝東道、天策府內部發號施令。
再到秦王洛水大捷, 兩儀殿議事,除了突厥侵襲之外,聖人很少相詢……比如幾個月前吐谷渾來襲,聖人直接指派柴紹領軍。
一旦太子、秦王發生爭執,聖人或從中調解和稀泥,或擇太子……但棄太子,擇秦王, 這幾年還是第一次。
雖然大部分人都不知內情,但所有人都明白……必定與最近的流言蜚語有一定關係。
李建成面色蒼白, 有些不知所措。
對面的李世民神情淡然,心想大哥此舉太過失措。
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無與倫比,這是戰場上打出來的,李淵也默許了。
而太子李建成少有殊功,但多籠絡軍方大將,這也是李淵默許的,以此制衡秦王一脈。
但結交甚至勾結如今領大軍的趙郡王李孝恭,這是李淵不想看到的。
特別是,如果真的遷都,手握重兵的李孝恭距離洛陽並不遙遠。
就在殿內氣氛沉重,裴寂準備開口的時候,急促腳步聲響起,宮人領一人急奔到殿門口。
天子召親王、宰輔議事,有資格在這時候遞上來的,只可能是戰報。
李淵心一提,他最怕的就是馬邑失守。
李世民也有些緊張,如果馬邑失守, 那突厥入侵, 李善能不能逃過這一劫?
如果說最早李世民看中的是李善與河東裴氏的恩怨,之後看中的是借李善平定劉黑闥、安撫山東制衡東宮,那如今,他看重點是李善這個人。
中書令楊恭仁疾步取來奏摺,掃了一眼後雙手遞給李淵。
翻開看了看,李淵先是精神一震,隨後嘆息一聲。
好訊息是,不是馬邑戰報。
壞訊息是,江南戰事,唐軍遭遇挫折。
“周法明遭刺身亡,麾下潰敗。”
楊恭仁的話在殿內引起一陣騷動。
一個多月前,江淮軍叛變,李淵下令趙郡王李孝恭總理戰事,遣派李靖、黃君漢、李世績、任瑰、周法明率軍出擊,共計六路大軍。
之後一度戰事膠著,沒想到周法明居然潰敗。
李世民也有點詫異,拿過戰報看了幾眼,輕聲道:“父親勿憂。”
“遣派刺客,此為小道。”
“若能戰場取勝,何至於此?”
周法明任黃州總管,水陸並進攻打夏口,被輔公祏籠絡任命西南道大行臺的張善安駐守,暗中派死士冒充漁民行刺,周法明當場身死,張善安乘勢出擊,唐軍潰敗數十里。
“數路大軍合圍,唯趙郡王、李藥師為重。”李世民輕描淡寫道:“輔公祏自守丹陽,遣重將把守當塗,鐵索攔江。”
“只要擊破當塗,此戰必勝。”
李淵精神略振,不論其他,軍事上他信得過李世民,只憂道:“戰事不利,只怕延綿……”
“更何況馬邑……”
谷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