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是姑父通風報信的吧?
太子妃輕輕搖頭,如此氣度,高下立判,但如今郎君欲招羅家為腹心,正要將話題扯開,身側的秦王妃卻笑道:“懷仁,既最愛蓮,可吟詩以紀。”
李善拱手行禮,遙遙眺望,心裡暗歎可惜了,這個時節,江南蓮花早已盛開,正好用上那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崔小娘子大膽的抬頭盯著李善,這還是她第一次近距離觀察這位被父親賞識,被母親厭棄的少年郎,面板略黑卻面如冠玉,身量頗高猶如挺直青松,衣著簡樸卻自有一股凜然風範。
如果說你最愛蓮是隨口一言,那就不可能這麼快成詩,畢竟李推敲嘛……換句話說,如果真的迅速成詩,那就是真的。
那就是天意。
李善在心底暗歎,感覺有點肉疼,上前兩步,揚聲誦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乃至近,世人甚愛牡丹。”
幾句話一出,羅陽的臉色更難看了,他進獻的就是牡丹,這是踩著自己往上爬啊!
李善悠悠踱步,不急不緩繼續吟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聽到此處,多有人色變,前朝文人贊荷,往往是贊其美景,而這篇文章卻贊其出淤泥而不染,立意新奇。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好吧,這是蓋棺定論了,菊為隱士,牡丹為貴,蓮為君子……呃,全都是言前人所未言。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李善轉身,直視不遠處坐榻上挺直身軀,專注凝聽的崔小娘子,“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一時間,涼亭周邊一片寂靜無聲,良久後,秦王妃幽幽嘆道:“出淤泥而不染,非常人所能及。”
呃,秦王妃這是想起丈夫了……不過李二還真算不上什麼出淤泥而不染呢。
盧氏忍不住偏頭看了眼小姑子太子妃,“此等文采,乃天授乎?”
太子妃瞄了眼,看見盧氏身邊的鄭小娘子用羨慕嫉妒的眼神打量著崔小娘子,她一時間找不到話說,她當然聽得出來,李善這是“刻意”踩著羅陽呢。
一旁的長孫氏笑道:“懷仁所作詩文,無不精妙。”
盧承基點頭長嘆道:“僅此一文,懷仁之名可傳後世。”
話剛說完,盧承基就清晰的聽見一陣磨牙聲……羅陽盯著李善,然後又看向崔小娘子,這對狗男女!
在其他人聽來,這篇文章是借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為花中君子,以喻自身……至少在外人看來,李善自去年揚名天下,所行是符合君子的苛刻標準的。
但在兩個人聽來,不是,不是,這明顯是勾搭……呃,這是指羅陽,在崔小娘子看來,應該叫表明心跡。
因為李善最後一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直視崔小娘子說的……而後者很確定,李善並不知道自己剛剛說過最喜荷。
所以,這是天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