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女兒,張氏就滿心煩悶,轉頭看了眼,臉立即拉了下來……女兒端坐榻上,雙頰飛紅,看似端莊,卻時不時偷眼看去,一副少女懷春模樣。
哎,其實不僅僅是崔小娘子,隔壁榻上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娘子靠了過來,一邊低聲詢問,一邊盯著李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任事之能,已爵封縣公,又玉樹臨風,詩才揚名的李善,是她們最好的目標……父祖輩揚名天下,兒孫輩卻藉藉無名,類似的例子多了去。
當然了,這不一定符合她們父母,乃至宗族的利益。
太子妃笑看這一幕,扯開了話題,“今日遊園,百花綻放,諸位可有心頭所好?”
如今雲陽羅氏依附東宮,羅藝也頗得聖人優待,李建成將幽州視為對抗秦王府軍事集團的支柱,太子妃自然要做箇中人。
只略為說了兩句的秦王妃臉上一直掛著笑容,只時不時瞥了眼李善,她記得前些時日,丈夫李世民還提起,李懷仁刻意隱忍,不想被捲入漩渦……今日如此張揚,直面羅壽,總不會是因為替這一個多月來受了委屈的天策府出口氣吧?
如果說兩年前,秦王夫婦還只是將李善看做微不足道的棋子,那麼時至今日,李善的分量已經足夠讓他們重視了。
所以,秦王妃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裴世矩將族人裴懷節塞進天策府任錄事……這是讓李善出現變化的導火索。
秦王妃在心裡反覆思索,要不要讓丈夫找個機會親詢……
接下來就是流程了,手持鮮花,或手捧花卉以獻,吟誦一首詩……六人中,只有李楷、張文瓘、房遺直上前,王仁表、楊思誼已然成親,但李善遲疑了會兒,並沒有移步,手中也是空空如也。
一直不吭聲的齊王妃哼了聲,揚聲道:“久聞李懷仁詩才,今日拜見太子妃,如此吝嗇……”
“李推敲嘛。”秦王妃笑道:“今日諸君所獻多有牡丹,記得懷仁月餘前就以牡丹吟詩,傳唱滿城。”
李善臉上的笑容有點僵硬,微微偏頭看了眼……除了房遺直懵懵懂懂之外,李楷、王仁表、張文瓘、楊思誼要麼低頭看地,要麼抬頭看天,無不忍笑。
那日在平康坊放聲吟誦“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長安”,第二日李善入宮,在太極宮外被崔信抓住狠狠訓斥了一頓……人家崔信雖然是寵女狂魔,但也不是不講理的。
原因很簡單,那日是楊思誼這個老人帶的路……那家出了個新人,花名“牡丹”。
長得是真漂亮,眾人起鬨,李善被逼無奈才寫下那首詩……事後傳唱滿城,多有人知曉內情,只是傳不到後院女眷處而已。
再加上李善當日高中進士榜首,高聲吟誦的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咳咳,事實上,人家取花名“牡丹”就是因為李善這句。
瞄了眼恢復神態的羅壽、羅陽叔侄,李善在心裡嗤笑兩聲……還真以為我要推敲啊?!
緩步上前,李善行禮道:“芙蓉園容萬紫千紅,吾最愛者,卻難以採摘,故而空手而至。”
太子妃笑問:“懷仁最好何花?”
李善側走幾步,迎風而立,伸手指向小山側面的湖面上,“吾最愛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