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兒不敢以戰功相謝,此為聖人之責,侄兒只為己身,不僅因活命大恩,更因得懷仁勉力,一雪前恥。”
這幾句話,平淡中帶著隱隱的指責,如此大功,居然至今都沒有任何封賞……李淵知道李道玄針對的不是自己,眼角餘光掃了掃有些尷尬的太子。
從清河一事傳入京中之後,跳出來上書彈劾李善以平民之身戳害人命……相當一部分都是東宮的屬官。
李建成有些委屈,這實在是無妄之災……因為李世民招攬英傑,五姓七家中只有清河崔、博陵崔沒有,所以東宮招攬了不少崔氏族人。
“先行拜謝,應有之義。”李淵感慨道:“的確不凡,朕本欲召見,但聽聞此子應下月科考……到時候再一睹風采吧。”
一邊說著,李淵一邊打量著李建成……大郎,凌敬被二郎搶走了,這個李善你不動心嗎?
李建成怎麼可能不動心……不說其他的,僅僅是籌謀破敵,他就挺眼紅的。
想想看,如果招至門下,元旦那日二弟揚言召凌敬入天策府,自己揚言召李善入東宮……絕對是加分項。
但無奈,李建成麾下……清河崔、博陵崔的族人遠近有十多人,他必須要考慮到清河崔的意見。
雖然李建成知道,正是因為這個少年郎,導致自己顏面大失,而且本佔優的局勢轉眼間就變成劣勢。
但對於李善本人,李建成並沒有什麼惡感……被追兵在屁股後面攆著逃到魏州,被數萬大軍圍困在館陶城內,論情倫理,自然是要施展渾身解數。
李建成早就有召李善入東宮的念頭了,可惜李善斬殺崔帛一事後,即使身為太子,也不敢貿然……不急,不急,反正二弟那邊也一樣。
如果讓李世民知道太子的想法,只怕要笑場……在李德武入東宮之後,李善就絕不會投入東宮了。
如果李建成真的將李善招致麾下,呃,李世民會覺得……我承認在東宮安插了暗間,但這個真的不是我安插的。
李淵和李玄道敘談良久,最後親自送到殿外,殷切囑咐道:“戰場廝殺兩年有餘,暫且歇息,有你施展拳腳之日。”
李淵對能領兵上陣的宗室子弟非常重視,雖然天下已定,但突厥虎視眈眈……領重兵者,必為宗室子弟。
之前突厥南下,李世民、李神符戰於河東道,李建成戰於關內道,李道玄、李瑗為河北道唐軍首腦,率大軍援河北的也是李元吉。
“明日乃是人日,召群臣賞雪觀梅,道玄早些來與朕敘話。”
李道玄一一應下,恭敬的退出兩儀殿,李建成笑著將其送出去。
“道玄……”
“那日,某親手斬史萬寶頭顱!”
冰冷的口吻讓李建成將準備好的話全都收了回去,目送瘦削高挑的李道玄大步走遠。
平日裡溫文儒雅,上陣不避矢石,奮勇向前……李道玄的性子比李世民更為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