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憲心中忽然想道:“這中興劍既然如此厲害,能否以此劍,反擊吳國?”
但這個念頭剛一冒出,他立即掐滅了:“方才那個姓凌的吳將,對我說吳國已派人去保護北地王殿下了。什麼保護,分明就是挾持、軟禁!”
方才開戰之前,羅憲忽然發現有一名吳軍將領,帶著數千人,跟在了自己軍隊的後方。
這名吳軍將領,正是凌陽。
凌陽來到羅憲身邊之後,看似漫不經心地說道:“羅將軍神情如此緊張,莫非是擔心北地王殿下?”
“羅將軍請放心,我大吳鎮軍將軍已派一千多人,去保護北地王殿下了。”
羅憲聽到此話之後,目眥欲裂!
因為,他明白,吳國表面上說是保護劉諶,實際上是將劉諶挾持、軟禁!
羅憲留在白帝城西面蜀軍大本營的人馬並不多,大約不到千人,且大多數是老弱病殘,根本無法與一千多名吳軍兵士抗衡。
羅憲雖然很不甘,但也沒有辦法。因為,他派去聯絡其他蜀軍將領的人員,遲遲未歸,杳無音信。
因此,現在除了吳軍的“幫助”,羅憲得不到任何援助。
次日。
魏都,洛陽。
晉公府邸。
桌上放在兩份奏章。一份是鎮西將軍鍾會的,另外一份則是監軍衛瓘的。
兩份奏章的內容極為相似。
司馬昭看完之後,不由得怒火心頭起。
想當初,自己決定伐蜀,遭到許多大臣以及將軍們的反對,鄧艾就在其中。幸虧自己手握大權,又有鍾會等心腹臣子的堅決擁護,伐蜀的計劃才得以實行。
但是後來鄧艾還是遲遲不肯進軍,以至於自己派了衛瓘以監軍身份到他那裡去,反覆勸說,甚至威逼利誘。
最後鄧艾才終於同意,出兵南下。
司馬昭越想越生氣。
“這個鄧艾,性格古怪,行為大膽放肆。仗著軍功卓著,倚老賣老,一向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甚至有時對我也不搭理。若不是他對我父親忠心耿耿,我非得把他……”
司馬昭忽然想起一件事。他仔細看了看密信的日期,然後掐指一算,猛地一拍桌子:“鄧艾,你竟然在收到我的回信之前,就已經封賞了蜀主劉禪和前蜀官員。”
“你一個將軍,卻以天子身份,行王事,大行封賞之事,這已經是僭越。”
“更何況,沒有收到回覆之前,就自作主張。也許,你是知道我不會同意的。”
“鍾會和衛瓘說你篡逆謀反,絕不是無中生有。”
“篡逆謀反,這可是要殺頭滅族的!”
不過等怒火熄滅,心情平復下來,司馬昭轉念一想,以自己對鄧艾的瞭解,雖然這個人不討人喜歡,當然也不討自己喜歡,但是以他的性格,應該不會走上謀反這條路。
因為鄧艾行旅多年,經歷頗多,要反恐怕早就反了,不會等到現在。
而且還有一點,必須承認,這個人還是很會打仗,而且是打勝仗。
“鄧艾是個人才,目前對我很有用。”
關於鄧艾謀反,事關重大,不能草率。司馬昭決定等明日上朝,稟明魏帝,再做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