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冉閔徹底對後趙失望之後,那麼冉魏也就應運而生,同樣的殺胡令也就在這個情況之下誕生了出來。
殺胡令有三道,其實咱們現在熟知的就是那第三道。
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
這句話傳出來之後,一天之內鳳陽門的門口堆了幾萬顆胡人的腦袋。
因為當時漢人已經被胡人折騰的不成樣子了,說這個話的時候,距離匈奴漢國立國胡馬橫行已經過去了好幾十年了。
胡人對漢人的態度,說實話這個看看元朝對南人就能夠看得出來。
所以殺胡令一出,直接引動了群體性報復,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而對於這種以怨報怨的行為其實並沒有什麼可探討的。
很多人站在人文的角度說,這樣會加重雙方的仇恨,那些本來躲入深山,躲進塢堡,一家人沒有被殺害的漢人。
在接下來冉魏覆滅之後也被殺了一個精光等等等等。
這種人有麼,當然有,畢竟很多漢人是依附於當初的五胡之下,包括冉閔當年不也是跟著後趙混的麼?
但是同樣的,你如果問問另外一批人,他全家老小都被胡人殺了,自己被胡人肆意玩弄戲耍隨時都會被殺死。
他會不會贊同,這毋庸置疑。
所以這個命令呢,和理性感性的探討沒有關係,時代就是那個時代,甚至我可以說。
沒有冉閔,或許不會這麼波瀾壯闊,但是最終一定會有類似的東西出現,因為極致的壓迫之下反抗必不可少。
殺胡令的對錯暫且不說,就是關於這種這件事情的後果是什麼哈。
後果導致了冉閔的直接失敗。
幾天時間,羯族人這個對於漢人還是冉閔都怨氣最大的種族,基本上可以宣佈,沒了!
不要說現在還有羯族的後人,放心不會有。
為什麼這麼說?
這個殺胡令一開始,真以為殺完羯族就完了?
殺羯族是因為冉閔在後趙羯族的地盤上建立的勢力,他身邊就是羯族最多。
可是羯族殺光了怎麼辦,不管因為什麼,下一個殺得是自己軍中的胡人。
這些胡人包括了羌人,氐人,匈奴人等等。
這件事情對不對也不用多說什麼,還是那句話,不管是為了權利還是為了仇恨。
總之最後直接導致了自己軍中不穩,關於這件事情說實話就有那麼一點...
對錯不論,但是說到底,殺胡令也好,冉閔也好,他們的邏輯並不是為了拯救北方漢人。
他們也沒有救得了北方漢人,甚至從一開始就沒這個想法。
甚至作為在羯族後趙長大的第一名將,他們父子倆殺得漢人...對吧。
再說冉閔這個人在殺胡令之後幹了什麼事兒,你們以為殺胡令是他的巔峰和終止?
並不是,在公元350年,他感覺自己差不多心情舒爽了,所以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冉閔決定安撫一下胡人。
比如,讓自己的兒子當大單于!
對,不是統領,將軍,郡公,是大單于!
而且這種行為是什麼,你前腳恨不得弄死胡人全家老小,後腳你說咱們都是一家人。
當然,我特別喜歡這種把他們當猴耍的感覺,但很明顯他們不是猴,也不想當這個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