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熊形的打法?”
趙鍾看完這一段文字示例後,雙手一擺,放下拳經,用身前的假人左右比劃了一下。
只不過,他兩手一託,一拿,虛力捏著假人的手臂時,卻感覺肩膀出力時有些僵硬,感覺真要對戰,根本沒法瞬間打出像書中這樣的力道。
“難道是我手上沒用勁,心中下意識的怕破壞了身前的假人..”,他望了假人一眼後,又跑到木人樁前面,使勁捏著木人樁結實的木臂。
可“啪”的一聲脆響,真當他向木人樁上面靠的時候,也感覺肩膀的勁力雖然增加了一點,但總歸來說也不是很大。要像書中那樣一下把人打死,或者打殘的力道,還遠遠不夠。
“看來,不管是練什麼拳,還得有人教,不然光知道打法,不知道練法,還是進不了門。”
趙鍾比劃了一下後,隨即也不多想,又回到假人前,捧起了‘形意拳法’觀看示例打法後的練法。
【練法,則需練“活”臂膀的勁。而怎麼練活,則需要把擰腰坐胯的“扭”勁遞送到肩膀上去。只要順清這個勁,就會力發由心,身一動,全身的勁就全部湧上來了】
【尤其腰勁發力與扭勁技巧只要練會,那麼再練鑽、崩、炮、圈、栽等五種形意拳後,就會事半功倍,得心應手】
“得心應手?等於說我練會了熊形,就可以多出幾式對敵的殺招..”趙鍾看到這一頁完了以後,心中琢磨了一下,再往下翻。
下一頁好似是夾在書裡面的紙張,上面是幾段話,和一個肩膀上頂著皮球的小人畫像。
【練法有很多種,我只舉一個例子,畫出一幅圖形】
比如,先找一個石球,一隻手託在肩上,再用這隻手臂摟著,要防止石球滾落,還有用手掌心和肩頭要相互照應,形成一個弧形。
找到這個感覺後,就再找一個稍微一用力就會變形的皮球,用這個皮球代替石球。
然後,還是用原來的方法,只不過手腕須對著耳朵正心,不能讓皮球變形,要虛摟著它。
【這樣久而久之,手臂與肩部就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弧形。自然而然,腰勁發力技巧也就練會了。臂膀也就“活”了起來。對敵時,腰一動,勁就上來了,一擊就可以把對手致死致殘..】
..
這是文中圖形解釋與發力技巧的大致練法,洋洋灑灑數百十字。
事少功多,簡單而又功效大,沒有什麼虛虛幻幻的精氣神演練。
同樣,趙鍾看完以後,覺得熊形一出手,就不留情。而不像龍形一般,還能避敵遠去,留下對手性命。
“簡單歸簡單,但是還得用心練..”
趙鍾心下活絡,看完了這張以後,又翻開了熊形的招式註解。
裡面如龍形一般,也如之前的小人畫像一般,都是繪畫出的各個小人影象,或蹲,或站,或出手擒拿的招式圖形。
除此以外。
這些小人的動作發力技巧,也在圖形下面被標示的清清楚楚,全是小字講解,分毫不差,條理明晰,就像是這位“國術大師”害怕得到這本書的人看到自己練不成以後,心生曲折,放棄一樣。
“以這位國術大師的一生心血感悟,這本書要是放在國術世家那裡,估計就是天價也求不來..”
趙鍾望著小人圖形與註解時,心中感慨了一番後,繼而也沒有多想其它。
隨著訓練室中,不時響起的“嘩嘩”翻書聲後,他開始一邊專心摸索著書中描繪的動作、註解,一邊對照著訓練室裡的假人。
就這樣過了一個小時後,當他手中的熊形拳法對照著身前的假人間全部看完時,心下也明白了的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