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這個,我也去查過,雖然不想承認,可也不得不說,前面的許多史官,是真的不要臉,什麼東西都敢記錄下來。”
範景文說起這件事,略顯優越的坐直了身體,緩緩的說道。
“就說唐太宗李世民吧,都說此人在一開始的時候是虛心納諫,到了後來則是剛愎自用,不過就是,在剛開始,手中的權利不穩,沒有辦法,只能虛心的接受別人的建議,也就到了晚年,才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真的厲害的話,那還治不了一些胡亂作為的臣子?”
範景文沒有說具體的事件。
只是從一個很大的時間尺幅上,說出了自己的理解。
對比現在的大明。
一切簡直都不要太明顯。
剛開始朝中的大臣們多厲害,逼得皇上不得不放下一切,遠走他鄉,好在歸來之後,一切都變了。
任你能說會道。
只要是貪贓枉法,收受賄賂的,那就去工程隊中贖罪吧。
滿朝文武,最後還剩下了幾個?
其他人此時也是若有所思。
套用以前大明的朝堂,不難發現,當時大唐的朝堂,也並不見得有多好,至於所謂的盛世。
怕是水分很大啊。
“國之富莫過隋,豈是隨便說說,就是後來的唐終其一朝,富有也沒有趕上隋朝,這就很能說明道理了。”
朱繼祚最後又補了一刀。
然過許多在場的人,還一直把唐太宗作為明君的人,心中越發的不是滋味。
總覺得自己給錯愛了。
心裡受傷的不行。
這些人不是沒有懷疑過朱繼祚的話,可有的東西,根本就禁不住查啊。
在以前讀書的時候,只覺的那個地方不對,可都是在下意識的認為,是自己沒有讀懂,然後輕易的放過。
現在看來,春秋筆法要不得啊。
每一個歷史名人,不管是傳記,還是什麼的,都是一大本一大本的記述。
只有輪到老百姓的時候。
要麼盛世。
要麼就是歲大荒,人相食。
簡單的讓人根本就感受不到,那時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活法。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