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眼珠子一動,嘆息一聲,沉默了一下,緩緩的說道:“朕不是擔心那些人,書生造反十年不成,可這些人壞事起來,可是一弄一個準,就怕朝廷當中,抱著這樣想法的人很多。”
王衝聞言,也是頭痛不已。
學派之間的問題,在很早之前,可都是不死不休的,也就朝堂被清理了很多次之後,如若不然,就單隻科舉這一件事,都會被人在朝堂吵翻了天不可。
皇上還想要出宮?
怕是真的出去了,還回不回得來,都是兩回事。
文人很多時候,拿著口中的大義,可是做著最沒底線的勾當。
若是翻開,這麼多年,朝堂之上的一些卷宗,就能夠很清晰的看出來,越是名聲大,越是被吹捧的清廉的人,最後都差不多是個貪官。
不是貪財,就是好色。
當人,為了名聲的人,也有少許。
可這些為了名聲的人,大都本事不咋地,口號喊得不錯,做事起來,還不如那些貪贓枉法之輩。
也是奇了怪了。
崇禎說完,也在心中盤算著,朝堂上的爭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拉一批,打壓一批?
都完了心眼,誰還會安心做事?
很顯然這種辦法,是行不通的。
“哎,崇高的信念都有,可在拿到了權利之後,又有誰還能夠保證自己的初心?鑿壁偷光的匡衡,被吹噓的有多麼的聰明,和勤奮,可後來呢?還不是奮鬥成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代貪官,就是說他這種偷光的做法,本就是錯誤,然而在某些人的包裝之下,粉飾的就彷彿是聖賢在世的做法,朕在想,要是以後這些人拿到了權利,是不是你我都是史書上的暴 君之類的人?”
鑿壁偷光?
王衝一怔。
這個故事他聽說過,晉·葛洪《西京雜記》:“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熾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書映光而讀書。”
西漢時候的事情,若是沒有記錯的話。
此人長大了之後,還是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
如今,他已經對皇上,如何解釋成語,有了一種更加有準備的心裡。
可此時,心中還是一陣無語。
這是,又一個成語被黃上風給禍害了?
不過,怎麼聽著,這麼有道理呢?
能夠把偷東西,哪怕是偷光,都說的是一種千古少有的文人軼事,也算是這些儒生們有本事了。
“後來成了大貪官?不可能吧?”
王衝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不由得在周圍看了一眼,忽然發現,一直跟著的高弘圖和李長庚,這一次並沒有和他們同車。
心中不是很自信的問了一句。
他只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至於後來的事情,就沒有什麼瞭解了。
若是真的如此的話,那麼書生的筆,搞出來的這種春秋筆法,和斷章取義,那就很了不起了。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