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字是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胡纘宗題寫的。另外此人還在江蘇鎮江寫有“海不揚波”、天水伏羲廟寫有“與天地準”牌匾。”
精神起來的高弘圖,對於這些文人之間的事蹟,可是說的頭頭是道。
坊後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是二龍戲珠的石階,橋下清流呈半圓繞過,這就是泮水。
崇禎瞧了一眼泮水被石塊封蓋,只有泮橋獨存的地方,然後又看向了遠處。
橋後東西各有一幢石牌,立於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這個就是下馬碑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必須下馬下轎,以示尊敬,皇上祭祀孔子也是要下輦而進。”
說道此處,高弘圖苦笑一下,立刻閉嘴。
皇上自從進了孔廟,就沒有騎馬和坐轎,那需要他來多口多舌。
這麼一想的話,似乎現在的崇禎皇上,真的要比歷朝歷代的皇上都要“平易近人”。
接下來就是欞星門,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等等。
由於面積很大,走了一圈下來,天都快要黑了。
住宿的地方,實在曲阜的一處客棧之中。
本來是有人想要給皇上安排在孔府的,崇禎沒有答應。
翌日。
霧濛濛的細雨,飄在半空中,等到快要落在地上的時候,立刻就消失不見。
遠山含煙。
崇禎憑欄而望。
本來是還想出行的,看樣子又只能等著了。
出門在外,萬事不由人。
黃豆耐旱,現在大明的人,每天早上一碗豆漿,兩個包子,就是標準的早餐習慣。
崇禎的伙食,也都是這個樣子,
外面不比皇宮。
不過他吃的要比皇宮裡還舒坦。
“走,去找李長庚他們商量一下行程。”
崇禎看到走進來的王衝說道。
王衝拿著包子的手一抖,心中暗道:皇上又要禍害兩位大臣了,希望這兩人身體頂得住。
他是知道,昨晚兩人可都沒有睡好。
半夜起來還小聲嘀咕了好一陣。
反正他是困得不行,只是翻了一個身,沒有參與進去。
當然,兩人當著他面這麼做,也不過是想要他給皇上說幾句好話,不要在折騰了。
前面的兩朝大臣們是真的混蛋。
那是人出了問題,可不是儒學給出了問題。
跟在崇禎身旁的衛江,瞧的好笑,然而臉上還是面無表情,只要他不說,就沒有人知道他心裡的方法。
大廳。
李長庚和高弘圖長吁短嘆的看著面前的豆漿,根本就難以下嚥。
手中的包子,也都快要涼了。
聽到樓梯上的腳步聲,兩人轉頭看了過去,正是崇禎往樓下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