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收效甚微,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老百姓都沒啥知識,根本就分不清楚對錯,只管對自己是不是有利。
這樣的想法,本也沒有錯。
可錯就錯在,有人在混淆視聽,最後還聽信了某些人錯誤的言論。
不因言獲罪,確實是一項進步。
就是唯一難辦的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很難篩選的出來。
“皇上,卑職···卑職不怕。”
孫傳庭把心一橫。
很早之前,他活的什麼樣子,現在他活的什麼樣子。
略一對比,就是雲泥之別。
做事不需要小心翼翼的對文官賠小心,也不需要做一些禮尚往來的勾當,自己的家裡也跟著開辦了工廠。
有了錢財,也不需要為了貪贓枉法去昧良心。
過去不曾有,也就現在有了。
對大明的忠心他有,現在又和變法後的大明,經濟上有了深層次的融合,他哪還有多餘的選擇。
“不怕最好,其實這些人啊,只要過了一兩代人,不用去管他們,自然就會銷聲匿跡,”
好的生活,總會教會人怎樣的去面對人生。
而不是蠅營狗苟的一成不變。
崇禎轉悠了兩圈,隨即坐下,目光嚴肅的看向孫傳庭。
“給我說說南京現在如何了,李定國的工作開展起來了沒有,周圍的各個縣城,是不是有人在消極做事。”
崇禎派出來的官吏很多,卻也沒有辦法深入到方方面面。
在某些時候,還是需要當地有名望的人,來宣揚大明的國策。
南京城,不比雍州和冀州,也比不上袞州。
特殊的位置。
讓南京城周圍的許多事情,都變得複雜了起來,也就是魏國公徐文爵他們一幫人乾的不錯,要不然,想要瞬間的展開官府的工作。
(本章未完,請翻頁)
李定國不多掉一點頭髮,還真就打不開局面。
清理貪贓枉法的官吏。
當地的一些士紳們有的是手段,來掩蓋這一些汙點,崇禎使用的是大明律,而人家也就隨波逐流。
反正老百姓好騙。
誰給銀子就給誰說話。
只有真正的讓當地的百姓們,覺得大明的朝廷是向著他們的,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可很難啊。
“現如今也就南京城好一點,周圍的遠一點的地方,就是李定國給出一些利益,這些人也捨不得掏錢出來,還想著要一點官府的扶持。”
在他離開南京的時候,李定國對孫傳庭說過這樣的事情。
當時還想著讓他出點錢,開辦幾個工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