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
不是一個朝代是不是很富有。
也不是那一個時代的文章做的花團錦簇,詩詞寫得絕妙無雙。
而是武力已經達到了一種,讓周圍的許多國家,無力抗衡的地步,當然經濟和文章也是不可缺少的。
要是隻有文章傳世,就說成盛世的話,那也只是文人的盛世。
其他的黔首,日子過得如何,不用想都能夠知道。
若是朝代很富有的話。
也是不行,不過是旁人眼中的一塊肥肉,隨時都會上來飽餐一頓,最後繼續養著,等到什麼時候,看著長肥了,油水多了。
再刮一層便是。
所以。
史書上的記載的,真正的盛世,總是很少的。
如今的大明,還沒有達到盛世的標準,可已經有了盛世開端的模樣。
打遍天下無敵手是誇張了一些。
可打的周圍,沒有對手,一點都不誇張,一年前林丹汗帶領著的蒙古人沒了,現在眼看著皇太極帶領著的建奴,也快要沒了。
只要聽到這種訊息的人,誰心裡不念叨一句:大明威武。
也就只有威武。
百姓們剛剛吃上飯,天災還不斷,在知道建奴已經不行了的時候,所有人都盼著,皇上能夠把精力,大多數都關注到百姓們的身上。
然而,實際上,崇禎對於大明的經濟問題,一直都沒有放鬆。
說實話,用出來的經歷,可要比打仗,多了好幾倍。
可打仗分出勝負,只是一剎那。
經濟想要起來,需要的時間就會很久了。
劉世勳在和鄭芝虎聊天的時候,很是弄明白了許多的問題。
那就是,海商為何會賺到那麼多的銀子。
行商各國。
和國家之間做生意,所得的利潤,可要比挑著貨擔走街竄巷,賺的多了。
然而在海上行商,需要的就是戰艦護衛,能賺錢的路線,總是會聚集起更多的海盜,去做無本買賣。
劉世勳手上的渤海戰艦,歷史是厲害,奈何太少,所有的水兵經驗都還不足,長行走在海上,若不遇到戰鬥的話。
自然是一切無憂。
可要是打起來。
勝負難說。
所以要練兵,就只能從剿滅海盜開始。
他是傾向於給人去做海商護衛艦的,以此來積累足夠的經驗,就是不清楚,軍部會不會同意,皇上會不會同意。
奏章已經發往京師了。
每天就算著時日,什麼時候才能夠得到回覆。